年底重张的“三联书店”“三联”保留了部分曾经的木柜,变成讲座区的书架和座椅曾经,读者坐在书店台阶上看书供图/三联书店读者在重张的“三联书店”挑选心仪的图书历经23年,三联韬奋美术馆店已经成了北京老城区著名的文化地标。12月30日,这家老店重新开门迎客。老顾客们松了一口气:还好,一切还是熟悉的样子。当然,一定会有年轻的顾客会提出疑问:这家书店怎么不太潮?自三联韬奋书店年开业至今,中国的书店经营和出版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图书售卖正通向更花哨、更夺目的大趋势之下,“不太潮”的背后,其实是这家书店23年来坚守读书人做书店的本色:在缤纷的潮流之下,以开放的心态、超前的眼界、宽容的格局和纯朴的情怀,执着于一件正事——为读者服务。曾经的它的温度带咖啡厅的独立书店“要把书店办成多功能、多元化的文化中心。”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今天一众新型实体书店的经营理念,但其实它是年的时候,董秀玉女士对三联韬奋书店的构想。那时,她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年三联书店业务楼在美术馆东街落成,董秀玉和同事们一致同意从本就不大的办公楼里腾出一层、二层和地下一层,共计平方米的面积开书店,全社员工挤在楼中剩下的平方米空间里办公。员工和领导的办公空间大概是国营出版行业里最小的。可是董秀玉说,“看到书店里安静的读者、挤坐在楼梯上专注看书的年轻人,我们开心无比。”对三联韬奋书店的规划显然是很早就开始的。在董秀玉的蓝图里,三联韬奋书店“以图书为中心,兼营专业期刊、音像制品、CD、文具用品、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小型展览、小咖啡廊等,这是国际书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以满足现代文化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综合要求。”提到二层的咖啡厅,董秀玉讲了很多故事,“读书人喜欢读书谈书,喜欢聊天,可那时几乎所有读书人的家都太小了,我心里总存着个想法:只要一有条件,就一定要给他们建一个咖啡厅,可以看书,又可讨论、聊天。以文会友、以书交友。”于是年的三联,开创性地建了由一个出版社自营的、带咖啡厅的独立书店。那是年,看起来这复合经营的理念和今天的潮流一致,只不过这超前的想法里,“以图书为中心”透露着传统读书人的坚持和温度。设计最佳路线黑白两色地砖引导读者据三联韬奋书店前总经理杨进回忆,当时三联没有建设大规模综合书店的经验,董秀玉决定和香港三联合作,邀请香港富有书店经验的团队和设计师赴京,和北京书店负责人商量店面布局、书架形式和装修方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柜台销售仍然是大陆书店的标准配置,三联韬奋书店在设计之初就决定开架售书,让读者在书店自由选书。相应的就要按图书卖场的方式设计书店。今天我们仍能看到没有翻新的大理石地砖就是设计理念的体现,可别小看这地砖,当时的设计师以黑白两色地砖在地面为读者设计出了看书最佳的行走路线。就算是没有计划的读者,沿着黑色的地砖走,也可以看到不同品类的图书。“动线”是近几年才在中国书店普及起来的设计概念,足见当时设计师的远见。选书方面,据杨进回忆,三联书店最初营业时,“最早进入角色的是采购人员,不同于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只卖本版书,三联韬奋书店的采购人员与各个出版社联系,罗列了一份重点出版社名单,有计划地到出版社洽谈进货。”据杨进介绍,店员在选新书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长销经典。这一传统保留至今。此次重张,曾有人建议是否要把大量旧书都退货。但书店方面认为,一些旧书同样有价值。通过书能看见书店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在书店方面看来,书店不只是品种多,它还要有历史的厚度。公交车身广告“生活再现神采读书又逢新知”现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的舒炜年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参与了三联韬奋书店的筹备。他回忆说,年书店开业是三联的大事,编辑部的编辑都热情投入,当时他们除了在报纸上刊发消息外,还设计在路、路公交车上制作了车身广告,“生活再现神采读书又逢新知”。在当时,也是新鲜有效的一个创举。就这样,在三联书店店员和三联编辑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年11月5日三联韬奋书店开业。开业当天没有过于盛大的仪式,简短的开幕仪式上,季羡林、费孝通、何鲁丽、刘杲都以作者和朋友的身份抵达现场表示支持和祝贺。那一年,西单图书大厦还没有建成,王府井新华书店正在大修。有时代新意也有读书情怀的三联书店迅速成为了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如今的它三联排行榜和精选陈列熟悉的都还在年底重张开业,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了熟悉的三联排行榜。这张榜单自年开业之日就是三联韬奋书店的一块招牌。这仍要从年开业时有远见的设计开始说起。当时书店领导邀请南京理工大学杨新民的团队为书店设计了电脑软件管理系统。这项研发工作耗时很长,但成果是一个强大的销售系统:可以了解到每个出版单位、每种图书在任意时段的销售状况,也可以统计分时段销售情况,据此掌握读者到店状况、安排营业人员……三联销售排行榜也源于此系统。在网络平台崛起前,三联销售排行榜和书店一进门的精选陈列,成为了解行业动态的风向标。杨进回忆说,主题陈列、热点、最新到书等综合性的专柜排在最显眼的位置,“长此以往,形成书店的风格。”据老读者回忆,这一排行榜和精选陈列像一份向导,光是看这些选品,可以逛上两个小时。自年就加入韬奋书店,现任书店业务经理的曾军回忆,这排行榜是一条“人文的风景线”:“人们最愿意选择的仍是那些有人文色彩的作品,它使人感到亲近和关爱。”三联排行榜和精选陈列也是书店了解读者、对时事迅速反应的渠道。如《万历十五年》热销之后,精选陈列柜台放了系列历史传记;“事件”后,美国问题成为了读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