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音乐里的快意人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谢小婉实习生郭依璇蒋雪晗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姜雪媛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每周二或周五的下午,声韵乐队总会在沙面公园奏响音乐,吸引路人驻足围观,成为公园一景。
7月19日下午3时,沙面公园的大榕树下,声韵乐队的成员们在做演出前的最后准备——拎出乐器、摆好乐谱,至多再扯个泡沫板垫下一坐,松松腕骨,架势就摆开了,待歌手清完嗓,款步走到中央,今日的演出,便准时开场。
悠扬乐曲中,乐队成员十分醒目,放眼望去,均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年龄并非重点,在音乐里,他们穿越风霜,沧桑面容生动起来,意气犹在。怡然自得的神情、高水平的演出,很快便吸引大批闲游的路人。围观对声韵乐队来说,一点都不稀奇,这样的演出已十年有余。已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他们决定正式开演,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出奇一致:“到了这把年纪,左右不过开心二字,玩音乐要豁达,才能在音乐里年轻。”
成立十年有余每周固定演出
“(乐队成立)有曲折但也还算顺利,主要是大家有那个心聚在一起,才能坚持十多年。”团长尹晓兰(化名)回忆道,一开始不过是一群老友志趣相投、时常相聚,不知哪一天,组建乐团的想法就冒了头。尹晓兰揽过这事,乐队成员尊称她一声“尹姐”。
尹姐这些年也曾组建过其他乐队,几经聚散,最后决定和另一位牵头人黄东升一起共建声韵乐队,乐队的命名来源于他俩名字中的“升”和“尹”,粤语音同“声韵”,每周二、周五下午3时至6时,固定在沙面公园演出,曲目多以经典粤语歌曲为主,一晃便坚持十年有余。
十多年来,经历几轮成员的流动交替,如今声韵乐队已有18名成员,其中6名乐手,演奏吉他、贝斯、鼓等乐器,其余多为歌手,轮流上场开嗓,演唱曲目。乐队成员们大多已过花甲之年,但对于演出毫不含糊。每次演出前,都要详细确认曲目,作为乐队的主心骨之一,尹晓兰承担了这份工作,提前将成员们上报的歌曲整理成歌单,细心标上曲谱歌词。几名乐手也合作多年,早已默契于心。
乐手架势十足,曲韵歌声悠扬,乐到极处,歌手还会迈出舞步,得意跳上一段。每一开场,便能赢得满堂喝彩,“其实我们的水平,已经可以比肩一些老年表演团,足够去登台演出了,但我们不喜欢,还是在公园好,更自在些。”尹姐说道。
虽说不重名利,但声韵乐队也有些名声。几年前,有路人将他们的演出拍下并放到网上,称赞其为“广州街头水平最高的乐队”。网友纷纷点赞,有留言称:“感觉心里特别温暖,整个人都慢下来。”“在一旁观看的不止是老人们,也有很多年轻人,每首歌唱完,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的时候,真的让我感觉被广州这座城市感染了。”
如此高的水准,让很多人不禁猜测,这是否是一群专业人员。
事实上,声韵乐队的歌手们基本没有上过声乐课,仅凭爱好坚持下来,而被众人交口称赞的乐手们,则大多是自学成才。电吉他手黄东升说:“哪有上过什么正经课,自己喜欢,就看别人怎么弹,记住他们的手法,再回来自己摸索。”改革开放后,他曾在舞厅伴奏演出过一段时间,当时刚学乐器不久,“其实那个时候,水平也不是很好,有点忽悠的成分,但是也过得去,人家也接受。”黄东升打趣道。
回想起来,成员们大多满是感慨,年轻时因生活所困,纵然喜爱音乐,但也不得不搁置一旁,先为生计奔波,直至退休,他们相聚一起,才想起彼此都有这么一个爱好,即使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也满怀激情,重拾声乐,初衷不过是简单的“想找回自己的时间”。
退休拒绝躺平曲中乘风破浪
在一众成员里,黄东升无疑是最显眼的那一个。虽身形瘦削,但精神矍铄,任头发恣生,拢成马尾小辫,几缕白发并不刺眼,反平添潇洒。他抱着电吉他,抚琴的左手青筋毕露,拨弦的右手松弛有度,时不时抬首,透过厚厚的老花镜,瞥几眼谱架上的平板,内有手写自制的扫描版大字号乐谱,簇生的胡子随着节奏一抖一颤,“生的就是一副老摇滚人的模样”,网上围观群众不禁点评,“这个吉他爷爷眼估计早就花了,看乐谱只是下意识,看的其实都是人间沧桑。”
64岁的黄东升并不服老,由于玩乐器的时间长,再加上组织乐队有方,他已是沙面公园的一名红人,众人见了他,通常喊一声“升哥”。“我比较骄傲,我不认老。”升哥自认从小叛逆,家里不喜欢他玩音乐,他就偷偷攒钱。“学生哪有什么钱,70年代(20世纪),两分钱一碗粥,四分钱一份肠粉,六分钱一个酥皮包,一把正品红棉牌吉他却要36块钱。”黄东升为此发愁过,最后百般筹集,在当时下九路一家乐器店里以20块钱的成交价,拿下人生第一把吉他,即使这是把次品。
年,中学刚毕业的黄东升进入白云农场,成为一名机械工人,上班的八个小时里,就与冰冷的零件打交道,一旦下了班,就与音乐打得火热,他骑上小摩托“走四乡”,穿着一条时髦的白色喇叭裤,再披上西装,在各大舞厅伴奏,迪斯科舞曲响起,便醉在音乐里。
为了更好地演出,当时月工资只有24元的黄东升咬咬牙,在北京路一家文具店斥元巨资,买了一把电吉他,至今他仍能记得那把吉他的模样:“是咖啡色的。”
声韵乐队并非黄东升参与的第一支乐队,作为“私伙局”爱好者的他,早在年,便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成立了“70年代乐队”。成员们都是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喜欢音乐的“发烧友”,流花公园曾是他们的“主舞台”,现在每周三仍会在沙面公园演出。“我老婆经常调侃我,问我,你到底玩够了没有?”黄东升摆摆手,“我不知道怎样叫玩够,玩到不能玩的时候就不玩了,像我们这个年纪,怎么开心怎么玩。”
声韵乐队的成员大多有同感,年轻时曾遗失的东西,临老了都想捡回来,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开心与自在,“人到这个岁数,真的别无所求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正开心一些,心态好了,人也就年轻了”。
贝斯手罗展文待过不下十支乐队,从小被家人斥责玩吉他是不务正业,退休后,他在乐队中流转,恣意快活地纵享音乐人生。
歌手茶姐自幼喜欢唱歌跳舞,因身高不达标,无法圆军艺梦是她的一大遗憾,加入乐队也算是弥补,“我就是喜欢新鲜的感觉,年轻时,其他姑娘不敢穿裙子,顶多穿点黑白色,但我不怕,一身大红裙就上街溜达去了。”茶姐回忆起年轻的时候,“我坐不住,一听到音乐就心痒痒,音乐让人新鲜有活力,这就是年轻的秘诀”。鬼点子极多的她向尹姐提议,给乐队成员定下“忘词便请客”的规矩。
歌手陈泽松退休前曾供职于冶金系统,退休后加入声韵乐队这两年来,每逢演出,家住一德路附近的他,需步行半小时前来“以歌会友”,结束后,又匆忙归家做饭、照顾老人,虽然有些奔波,但他甘之如饴,“每次唱歌都会排掉不好的情绪,人一轻松,诸事便简单起来。”
并非所有成员都健谈,在采访现场,也有沉默寡言的老人家,言辞极少,害羞躲避,但一到登场演出,便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抖擞起来,台风稳健,气息吞吐得当,歌声悠扬,时不时还控个场,邀请围观群众共舞,神采飞扬,不似暮年之景。
音乐联结情谊筑就亮丽风景
声韵乐队的演出,早已是沙面公园的一处小景。一路走来,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专属粉丝团,不少粉丝在跟唱间隙,还会举起手机记录乐队的表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