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豆包劳动课上展巧手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小豆包”参加游戏“帮老师整理桌面”。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整理书包。本组摄影孙建一

本报记者朱怡

背起小书包,走进满载知识与欢乐的课堂,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一年级的“小豆包”们渐渐熟悉了新身份——小学生。

一节节由教师们精心设计的劳动课,正是学生们适应小学校园生活的重要一环。

日前,在绿园小学的劳动课上,学生们与自己的亲密伙伴小书包开启了一次“深入交流”。

“同学们,整理书包之前,我们要先学习分类。”

劳动课教师杨秋影一边讲解,一边将教科书、练习本、文具等分类摆放,学生们紧跟老师的节奏认真整理。

他们先按照课时多少排列课本顺序,再将文具全部放入文具袋中。在跟随老师做动作的同时,学生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样的练习本要放在一起”“先装大的,再装小的,这是爸爸教我的”……

学会整理书包的“小豆包”们还学会了举一反三,积极参加游戏“帮老师整理桌面”,展示自己在第一节劳动课上的收获。站在办公桌前的刘芷岳将画纸、钢笔、笔记本等分成三堆儿,再一一摆放整齐,自信地抬起头望向老师。

看着对整理并不陌生的学生们,杨秋影欣慰地笑起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主要以游戏形式开展劳动课,引导他们学会在不同环境中独立照顾自己,培养劳动意识,目前看,孩子们的基础很扎实。”

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要求,从年秋季学期起,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多种劳动技能正式走进课堂。绿园小学总结多年经验,围绕“学什么、怎么学”深入探索,为学生们搭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

“我们专门设置了生活教育体验室、迷你养殖场、种植园等场景,开设美食制作、手工创造等课程,将技巧、技能、科技实践活动等内容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办有特色、有操作性的劳动课程体系。”学校副校长卫广薇介绍,学校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通过劳动课堂、劳动周、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等形式,协同家庭、社区,按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构建起学科融合、多元途径的立体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基础同时,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