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挂号 http://www.lesontuan.com/xwzbj/qyjs/2052.html文|柠橙妈妈每到春节,孩子们都会收到一个大红包,里面有一笔压岁钱,这笔钱到底该怎么管理,是教给孩子还是没收呢?是一个让家长纠结的问题。儿子每年收到的压岁钱不是很多,一般有几千块钱,比起动不动上万、十万的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儿子10岁以前,压岁钱都是我们帮他保管。在儿子10岁以后,他就感觉钱很有用,提出自己保管,所以有一部分就让他自由支配了。儿子手里有了钱,花钱特别潇洒,自己想买什么工具就买什么工具。有些需要网购的,让妈妈帮他买上,再把现金给妈妈,这就算是自己买的了。他手里存不住钱,总是想方设法地赶紧花掉。8月份的时候去了一趟深圳,他手里还有块压岁钱,计划着一定在几天内把钱全部花光。第一天去电子市场买了一堆东西,还没花完,心里痒得难受,又要求爸爸妈妈再带他去一次。于是,第三天又去,转了一天,东买西买,总算把钱花光了。儿子长舒一口气,一脸轻松。孩子其实真的不会管理钱,有了钱总想消费,不会合理利用的大有人在,所以有必要教会孩子如何管理压岁钱了。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以前听说压岁钱就是压一岁的意思,还真不是这意思,原来另有深意!第一种来历是“守祟”:在古代,过年的时候,长辈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一种叫“祟”的小妖就不敢靠近孩子,所以孩子会太平无事。因为“祟”和“岁”是谐音,以后传来传去,就演变成“压岁钱”了。第二种来历是“压惊”:远古的时候,一个叫“年”的凶兽总是来侵扰村民,人们就用燃烧炮竹的方式进行驱赶,但是这样会让孩子害怕,为了给孩子“压惊”,就用食物安慰孩子。后来就演变成了用货币代替食物,到宋代叫“压惊钱”,以后又改为“压岁钱”。第三种来历是“洗儿钱”:《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杨贵妃生子时的情景,“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就是“洗儿钱”,有贺喜的意思,也有辟邪驱魔的意思。唐代的春节就有散钱的风俗,只是没在民间流行。到了宋元以后,散钱就演变成了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给孩子压岁钱,传统的做法是用一个红包装上崭新的钱,亲手交到孩子手中。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都改成了电子支付,压岁钱就只变成一个数字了。但还是更喜欢用红包的形式,让孩子亲手接过,感受那份沉甸甸的祝福。压岁钱的处理方式也许不合理有调查显示,60%的父母要求孩子上缴压岁钱,30%的父母帮助孩子把压岁钱存起来,仅有10%的父母让孩子自行处理。从这些处理方式来看,60%的父母都认为压岁钱不是孩子的,而是大人的。我给亲戚家的孩子钱,亲戚再给我家孩子钱,就是大人之间换来换去,钱本身还是大人的,所以,很多父母不想把压岁钱交给孩子。实际上,压岁钱就是孩子的。在民法上,压岁钱属于“赠与”行为,当孩子接过压岁钱的时候,就相当于订立了赠与合同,压岁钱就属于孩子了。所以,我们把孩子的钱要过来,就相当于占有了孩子的压岁钱,是侵犯孩子权利的行为。当然,在孩子没有能力保管钱的时候,我们可以代为保管,但是不能替孩支配使用这些压岁钱。40%的父母认为压岁钱是孩子的,只是处理方式不同。有的帮孩子存钱,有的交给孩子自行处理。在孩子没有金钱管理能力的时候,帮助孩子存钱是不错的办法。这笔钱可以留作孩子以后的教育基金,或者一些培训班、高档玩具这样的大额消费。在孩子有能力管理钱的时候,就不要一味地帮他存钱了,要教会孩子正确的管钱方法,让他学会如何正确地支配使用,培养孩子的财商,并提高归纳整理的能力。分年龄教孩子管理好压岁钱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对于压岁钱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很小的时候不知道钱有用,认为不就是一张纸一个数字吗?等到大一些之后才会明白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还可以钱生钱。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我们要区别对待。3岁以前,帮孩子管钱在孩子接到压岁钱的时候,要教孩子双手接过红包,并说“谢谢,过年好!”不会说话的也可以用手势代替,比如双手合十表示谢谢,双手抱拳表示恭喜和祝福。早一点教会孩子过年的礼仪,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孩子收到压岁钱以后,爸爸妈妈帮孩子管理这些钱,可以给他存起一大部分,留下一小部分,在孩子购买玩具、图书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使用他的压岁钱支付。小小的举动可以培养孩子管理钱的意识,这个阶段的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对数字也不敏感,但是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做这些工作不是徒劳的。3-6岁,让孩子管理部分零钱这个阶段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接触的小朋友特别多,会有意无意地聊到压岁钱的问题,慢慢了解钱是有用的,所以可以让孩子学会管理部分零钱。用孩子的压岁钱买了图书、玩具以后,找回的零钱可以让孩子自己保管。等攒到一定时间之后,让孩子把钱拿出来数一数,可以锻炼数学能力,又有富足的成就感。达到一定数额,可以拿这些钱去买一个喜欢的东西。学校里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赠图书等,可以让孩子亲自把钱投到捐款箱里,或者让孩子亲自买图书送给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奉献爱心。6岁-12岁,让孩子学会存钱孩子上小学之后,学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压岁钱也攒了一定数额了,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存钱,了解银行存储流程、存储模式。带孩子一起去银行网点,找一个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一下存钱的程序,了解本金、利息、存期这些概念,学会基本的存储知识。亲自办一张银行卡,在柜台上亲自存一笔钱进去,再到存款机上存一笔钱,感受不同的存款方式。让孩子尝试在柜台上、取款机上取点钱。还要下载手机app,使用手机银行了解查看数额、转账等流程。儿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进行过存钱的体验,还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记录,有了非常直观深刻的感受。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乱花钱,比如打游戏充值、买垃圾食品等,对于这种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告诉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可以用压岁钱买需要的文具、图书、玩具,还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培训班支付费用。12岁以后,让孩子学会理财孩子会存钱以后,银行卡上的数字会不断发生变化,已经相当可观了。这时可以教会孩子钱生钱,让孩子学会理财。孩子的银行卡如果不能理财,爸爸妈妈可以帮忙理财,但是让孩子了解这种方式,有理财意识。比如帮孩子买一个半年或者一年的理财产品,告诉孩子收益率有多高,理财到期后,会有多少收入。这些多收入的钱,让孩子用来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比如购物、旅行等等,让孩子体验到钱升值带来的好处。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攀比,容易无目的的高消费,同样要引导孩子花钱花在刀刃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真正需要的物品,而不是跟风购买一些无用的物品。管理压岁钱要给孩子准备这些物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教会孩子管理压岁钱,就要给孩子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有这些物品做基础,孩子也会喜欢上管理钱。第一个物品,一个钱包给孩子买一个好看的钱包,可以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材质、样式,让孩子自己说了算。压岁钱到手以后,除去存银行的部分,剩余的就放在这个钱包里。每次消费的时候,就从钱包里拿钱,让孩子知道如何妥善保管钱。记得小时候,我就有一个很精致的布料钱包,带一个拉链,上面还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星星,我的零用钱就放在这个钱包里,感觉非常珍贵,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枕头底下。以后就养成了在钱包里放钱的习惯,钱从来都是整整齐齐的。第二个物品,一个存钱罐给孩子买一个存钱罐,购物剩下的零钱,尤其是硬币,放在这个存钱罐里。存钱罐的样式非常多,也非常可爱,还能作为孩子房间的装饰品,相信孩子一定会喜欢。小时候,我有个专门存硬币的存钱罐,攒个半年或者一年,大约有50-块钱,爷爷和伯伯卖菜需要零钱,每次都来和我兑换。1块的、5角的、1分的,分别整齐的10个一摞摆好,数一数,满满的成就感。第三个物品,一个记账本给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让孩子学会记录自己的消费流水账。哪一天收入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通过记账,孩子可以做好花钱的规划。父母可以根据这个记账本,指导孩子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引导正确消费。等到孩子能理财了,还可以记录自己的理财情况,哪一天存了多少钱,最后盈余多少。因为很多时候是父母帮忙理财,记个明白账,孩子也能对父母充满信任。结语压岁钱是长辈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我们全盘接收孩子的压岁钱,或者一味放权给孩子都不太合适,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孩子不同年龄段,帮孩子认识压岁钱、学会使用压岁钱、学会存储压岁钱、学会让压岁钱升值。孩子将来独立之后,就会有很好的金钱观。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