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桂雅文女士在年日本旅行期间偶然发现一本关于中国80年代的画册,红色的封皮格外出挑,买回家一直珍藏在书架上。年9月初,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举办“记忆与更新”城市文化论坛的前夕,策展人宋群向此前有文化交流过的桂女士发出邀请,希望征集一些台湾地区的展品,遗憾的是,作品未能顺利征集成功,而此时桂女士想起了书架上的那本画册,便邮寄给宋群并强烈推荐画册中两位名叫岛尾伸三和潮田登久子的日本摄影师夫妇。9月26日,《流动的宴席——影像记忆中的城市》在论坛揭开帷幕,这两名年逾七旬的日本老人出现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台下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澎湃新闻:欢迎来到中国西安,请介绍一下第一次来中国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岛尾伸三:我在日本一家美术学校学习摄影,年1月,22岁那年我去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旅行。年3月,我去了香港。在这之前,因为越战刚刚结束,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进入中国旅行的条件还不自由,所以我每年只好去东南亚。年进入香港是我旅行中国的第一站,后来香港的朋友说内地更有意思,于是,年3月,我和妻子潮田登久子二人一起来通过旅行社从香港北上广州,开始了我们中国之旅。
澎湃新闻:您能帮我们回忆一下,那时候的香港和内地有什么不同吗?岛尾伸三:香港城市的建筑比大陆好,内地人的脸上展露出来的是贫困伴随着的笑容,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澎湃新闻:有什么特别照片或者际遇让你们印象深刻至今?岛尾伸三:照片有很多很多了,都挺有意思的。有一次在海南岛,我们晚上在路上散步,走到一座学校门口,学生们在买文具用品,买什么东西印象不深了,但是学生们买文具那种欢乐的声音至今还在脑海里,是那种贴近生活的记忆。在福州、广州看街头舞台表演,演员的妆容、服饰、水袖的摆动姿势跟我们在香港见到的是一样。舞台上下都非常热闹。
年,福州。
上海
年,上海
年,上海。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在展览现场图片中,有你们收藏的中国八十年代的物品,可以讲一下为什么买这些东西带回日本?岛尾伸三: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也是人家送给的,自己很少买,但在中国旅行中见到许多玩具,设计的很有意思,我们就会买下来。也会买一些生活用品,比如锅、勺子拿回来不是放着,而是做饭使用。我们有35个箱子里装着从中国购买回来的小东西,外界认为它们是垃圾,我们觉得是宝贝。这次在西安西仓我一下车就买了冥币,就是那种烧纸钱给死去的人用的。这些冥币做的跟真的人民币差不多,我觉得上面的设计有意思,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人死了还需要钱——日本一百年前也是这样,而现在没有人这样做了。澎湃新闻:一边旅行一边拍照,您有什么遇到特别有趣的事和人吗?潮田登久子:年3月,我们在广东坐车去乡下的时候迷路了,那里的人热情地告诉我们从哪里坐车再换什么车,然后到哪一站下,人们很热情友善。之后去了上海,我们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玩具,买了很多。在一条弄堂里看到一对新婚夫妇,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拍了他们,并跟他们要了地址,回国后邮寄回照片。第二年,我们又去了那条弄堂,那个当年的新郎一下子认出了我们,高兴地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中做客,我们发现,他们已经有了小宝宝。大家都很开心。旅行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从中国普通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人们热爱和平,热爱生活。比如,中国人的家庭是可以从外面(街边)直接可以看到里面在做饭、洗衣服、围在一起聊天,我们拍下他们表面呈现出来的日常生活面貌,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做人的坦荡。
年,福州。
年,福州。澎湃新闻:你们两位再度来到中国,有没有新的感受可与中国读者分享?潮田登久子:我们觉得中国人还是那样从里到外没有什么变化,人们努力地工作,看上去窘困的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了钱,为了生存,这在全世界都一样。追求金钱的欲望让有的人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有的人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历经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积累下很多的人生经验才会有幸福感,这一点我们都有感受的到。今天在西仓附近的街边吃了羊肉泡馍,简简单单一碗,我们觉得很好,我们不刻意也不喜欢去豪华的地方吃饭,觉得那样不自由。在中国旅行三十七年下来,我们的感受是,过去的千年中国是“礼知”,现在的中国是“衣食足”,而未来的中国将应该是“知爱”。这是我们的哲学理解。从这样的时间长河来看,在送给你的两本画册中,我们三十多年前拍下的中国应该处于“杂乱”阶段。澎湃新闻:迄今为止,你们两位来中国有多少趟?岛尾伸三:从年到年,每年都会来中国旅行三趟,除了香港、厦门、上海、苏州、南宁、昆明等城市,最远我们到达内蒙古、河西走廊,每一次都是自费,对,是自费。回到日本,我们根据收集到的物品和照片所拍的内容分门别类编辑出版,让日本人也了解改变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中华人民生活百货游览》日文版画册。
年,梧州。
年,北京。
年,佛山。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年轻时在内地照相馆留影。
年,北京。岛尾伸三在中药店。感谢:翻译赵平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