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教学改革及文具用品的发展
作者
刘庆江
新中国成立前,大部份村庄没有学堂,家里有上学的都是父母请老师念私塾,有的叫学馆,有的叫教馆和书屋,都是私人办学的场所。课本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幼学琼林、名贤集,文化尺牍和杂字等。功课达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可以叫念四书五经。
我村最早的私书先生叫崔錫九,考取秀才。后来,崔树梓,伍墨林,刘德恭和薄印楷等人念过私塾,每天的功课是背诵,释文,作对和写仿。写毛笔字先写大仿,再练小字,也称靠小折,每日一篇。
年,村里建起了校堂,教育维新,教材改革,废除国学,学习新文化。几十年来,从我村这所小学校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些学生如:崔树梓,刘德恭(我三叔)还有崔凤楼下学后,又在这个学屋里当过老师,他们最大的年龄都一百多岁,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年,我虚龄9岁,在本村上一年级,进门先学认字写字,起初用石板,石笔学着写。以后用铅笔在本子上写,就是花一毛钱买两张白纸,砌成32开的两个本子,一个语文练习本,一个算术演草本。因为我上初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就是语文和算术两本书,所以有两个本子就够用的。而且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写作业尽量仔细,这一片纸要写满,不能写一半,瞎一半。正面写完了再用翻面。到了三年级可以用圆珠笔和钢笔写字了。钢笔多数是老式“金星”牌或是“英雄”牌的,笔杆有黑色的,也有白绿相间花色的。那时候,一般家庭的学生是没有的,谁能有这么支好钢笔,挎在左胸前的小口袋里,那真是书生气十足,没有文化也好看。细心的学生还给它拴上一根紫铜锁链,挂在裤布袋里,一是为安全掉不了,也是用现在的话说,感觉很时尚。后来,出现了一种蘸笔(蘸着墨水写字),老师批改作业常用。再说用的墨水,有“民生”牌和“鸵鸟”牌的。颜色特别新鲜好看。到四年级就可以写仿了。那时候不懂什么是宣纸,联社(供销社)里根本就没有卖的,即使有卖的也买不起。我常用草纸和一种叫黄表纸(就是烧纸)写仿。老师给打好格子,再进行描红。自己学着研墨,学生们一般买“龍門”牌和“金不换”牌子的墨,闻着很香。老师用红墨水排仿,比较好的划圈,不好的拉杠。老师把排过的字发下来,我一看红圈多就很高兴。
如今,市场上毛笔和墨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学写毛笔字的或者爱好书法的不用研墨,直接用现成的瓶装墨汁,非常方便。最好的是“一得阁”牌子。写出字来,乌黑油亮,格外精神。另外,其它写字用的笔种也不断更新换代。如:软笔,碳素笔,会计专用笔,书法专用笔,签字笔等等,特别是目前文具店里,有一种最受大众欢迎的大小号中性笔,更被广泛使用。
社会在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文革”前,我村和附近村的学生一样,在四年级毕业后,有的考往东屏完小,有的考往丰国中心完小,学期为二年,这个二年叫高级小学,简称高小。至此,小学六年就算完成学业了,所以,这个阶段称之为完小。以后,高小六年改为五年一贯制,丰国中心完小和东屏完小都被取消改为初中。利津一中(城关)、二中(陈庄)、三中(罗镇)、四中(盐窝)均改为高中。初中由原来三年改为二年,高中由原来三年也改为二年。我是从初小到高中读了十年书,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
从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至今。
作者简介:刘庆江,利津人,爱好文艺,喜欢写作。曾在《东营电视周刊》、《凤鸣》、《凤凰城文学》和《齐鲁文苑》发表过文章
壹点号既望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