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报刊发文章新时代贵港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416/4609706.html

7月15日,《广西民族报》第8版整版刊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专栏文章《新时代贵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丽》,全文如下:

初夏,荷花绽放香溢浔郁大地。行走在荷城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扑面而来都是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的气息。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引领,贵港市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强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互嵌发展的和谐家园……有形有感有效的生动实践,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了贵港力量。

全民参与,大宣教格局初步形成

“我们倡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代言人’,积极融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当中。”年3月,贵港市致全市各族群众的一封信里铿锵有力的倡议,让每一个市民油然升起同心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我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民族团结进步主业,创新方式和载体,引导激励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示范、树典型生动实践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取得了显著成绩,贵港各市直部门、各县都自觉行动起来,结合部门职能,积极融入创建示范市工作当中,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贵港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陶庆斌介绍说。

漫步贵港街头,荷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交融一体,独具荷城特色;走进校园,多彩的共同体课堂春风化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的道德与法制课老师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这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体育老师利用学校购置的民族体育器材组织师生开展民族体育活动;音乐老师组织学生欣赏民族乐器、服饰、音乐、舞蹈,教唱民族歌曲,教跳民族舞蹈;信息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电脑室设备浏览“国家民委网”等网络平台,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党对各民族的关怀;美术老师组织学生欣赏各民族风情板报,学画民族版画等……”说起学校各科老师如何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陈科成如数家珍。“我最喜欢上音乐课,可以学习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七年级11班学生李嘉怡开心地告诉记者。

港南区第一初级中学是一所城区寄宿制公办学校,有50个教学班,名在校生。日常的校园,民族歌曲定期出现在广播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小景静静矗立在花圃中,趣味十足的民族团结课堂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孩子们就这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除了重点抓好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贵港还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在干部培训上下功夫。

“我们重点培训基层干部,主要是培训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党员。目前已经开设34个班次,每班约60人,每一个班的培训都会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有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研讨会等不同的形式。”贵港市覃塘区乡村振兴学院办公室负责人蒙进琼介绍,该学院是广西首个县级乡村振兴学院,除了致力于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还承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干部教育任务,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打牢基层思想根基。

“情景式课堂非常生动有趣,学完课程,我很乐意回乡镇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引领、感染更多的村民。”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宣传委员李运在学院学有所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宣传力量。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充分发挥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更多内容丰富鲜活、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载体……“有形有感”、全民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在贵港初步形成。贵港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韦彦表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让群众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共享成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贵港是广西多民族散杂居的人口大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比17.66%。近年来,贵港积极谋划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强化民族地区发展要素保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大藤峡,位于贵港西江流域上的黔江河段,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是扼守西江中段黔江与郁江交汇的咽喉地带,是沟通两广运输干道的咽喉所在,是珠江水系东西交通要道和华南重要交通水道。自年年初试通航起,被喻为“珠江上的三峡工程”的大藤峡水利枢纽打通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上的关键节点,航运量呈爆发式增长。

初夏的贵港正值雷雨多发季节,大藤峡水利枢纽切实发挥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作用,全力应对洪峰过境,保障贵港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整个工程计划年12月31日完工,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将国家重点防洪城市梧州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年一遇,珠江三角洲重点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年一遇;航运方面,黔江通航吨级将由吨级提高至内河航运最高等级0吨级,年均运送货物5万吨;发电方面,年发电量60.55亿度;水资源配置方面,可抑制珠江河口咸潮上溯,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灌溉方面,可解决桂中.6万亩耕地、.4万人干旱缺水问题。”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黄鹭用一组数据告诉记者,建成后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将成为流域防洪安全重要保障、国家水网重大工程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重要屏障、珠江黄金水道重要中枢、区域电力安全重要支撑、地方乡村振兴重要水源,将为贵港乃至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离开气势磅礴的大藤峡,记者一行走进华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在这个华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里摆满了国内优选的好货和跨境进口商品,乡村振兴馆里整齐摆放着贵港的本土特产,还有更细分的玩具馆、文具馆……小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作为贵港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承载着“创新驱动,东进融合”的发展战略布局,将有力促进贵港全面对接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大湾区面向西南、华南及东盟国家的复合型商贸物流基地。

“我们项目的选址定位是辐射中国整个西南片区及东盟各国,贵港交通发达,营商环境优良,所以我们将项目扎根在这里。”说起项目规划,贵港市华南义乌小商品城有限公司常务总裁李想信心满满地说,“项目投资亿元,以‘以商促工、以工兴商’的全新模式,预计辐射人口0万,直接实现4万人次就业,预计年均交易额约亿元、年利税约4亿元,将为贵港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贵港还注重挖掘内生动力,一手招商引资,一手扶持本土企业,鼓励各族群众携手创业,同奔富裕。

贵港市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万垌村,是一家以艾草为原料的全产业链本土特色民营实体企业。一踏入厂房,艾草清香扑面而来,相当提神醒脑。

“我们公司是在贵港市德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于年5月创建,目前有50多款产品,年底预计产品销售额超亿元。”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快速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带动贵港本土企业腾飞,也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共同致富。贵港市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洪兰佩说,“目前种植基地有1万亩左右,整个产业链覆盖全市2万多人,招收了多名各民族员工,在家门口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布依族姑娘黄海谷10多年前从贵州省嫁到贵港市港南区东岭村,现在是这家公司的工人。她说:“公司离家比较近,骑电单车10来分钟,早上来上班,晚上回去,可以照顾家里的小孩。按日计工资,平均每个月有0多元收入。村里还有一些姐妹和脱贫户也在这里工作,大家都觉得挺满足。”

民族团结,是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54万贵港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团结进步、和谐美丽的崭新画卷在西江两岸徐徐铺展。

互嵌发展,共建共乐共享的幸福家园

走进桂平市南木镇大成塘移民新村,一栋栋楼房白墙灰瓦整齐有序,一条条巷道干净平整,这里倚傍湖畔,通达市区,村前碧波万顷,村中舒适温馨,邻里和睦,产业兴旺,新时代农村的生机与活力跃然眼前……这是大藤峡水利枢纽移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大成塘移民新村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规模最大的一个移民安置区,用地面积.58亩,共安置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彝族、布依族和仡佬族群众户人。大成塘安置区自开工以来,没有发生过群体事件,实现了和谐、高效征拆,各族移民群众唱在一起,跳在一起,想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在这里得到广泛弘扬。

“从前的路都是又窄又难走的泥巴路,家里小孩上学都成问题,现在水泥路又平又宽,交通改善了,出行更方便了……”桂平大成社区党支部书记温忠对搬迁前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日子记忆犹新。

新村里小学、幼儿园、活动中心、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小学就在小区里,上学很方便,我非常喜欢这里,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大城小学四年级学生温琇善开心地说。

新村里百业俱兴,农家乐、特产店、小卖铺层出不穷,宽敞干净的菜市场、林立的商铺与饭馆随处可见,收寄快递、扫码付款,深山里的移民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

新村里道路四通八达,公交专线开到了家门口,人们办事的路程越来越短,心里越来越敞亮。壮族村民陈金妹当年嫁进大藤峡山沟里的汉族家庭,现在全家搬迁到这里,她说:“我在新村附近务工,生活非常方便,平时还能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身边的各民族同胞都相处得很不错。”

离开移民新村驱车前往城市中心,记者一行走进贵港市港北区荷城社区,这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各族居民1.9万户共5.9万人,少数民族居民占比11%,是贵港城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社区之一,也是贵港市管辖人口最多、党员最多、物业小区最多、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最多的“四多社区”。

几年来,荷城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运用“五户四联”工作机制,以五户家庭为单元建立一个家庭联户组,全社区共建立了个联户组,通过落实联排、联防、联控、联保的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各族居民互嵌式发展,效果非常显著。

“我们住在商品房小区,以前回到家‘砰’地把门一关,邻居住的是谁都不知道,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组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