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年第2期
作者:梁辰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原标题:“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三)民族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瓶颈
1.流于表面的文化元素
许多文创产品仅仅把民族文化相关的图案直接印制在T恤、文具、生活用品、饰品上,在产品的设计及开发上并没有深挖文化内涵,多是流于表面。且部分文创产品价格偏高,质量不一,降低消费者持续消费的欲望。部分年轻群体会认为消费偏贵,只能偶尔消遣,而有消费能力的年长一代,未必能认可这种文化消费。
2.千篇一律的产品开发
民族文创产品开发同质化高,虽是基于对消费者日常所需角度出发,但T恤、笔记本、U盘、杯子等相似产品品类重复,种类单一,设计雷同,缺乏创意,不同民族自身的资源特色体现不突出。
3.难以把握的供需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博物馆加入到文创产品的开发大军来,市场存在热度,消费者有消费热情,但目前的文创市场仍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故宫文创是文创市场的先驱者和佼佼者,据济研咨询统计,年故宫文创总营业额已达到15亿元年故宫天猫官方旗舰店粉丝比其他同在天猫的博物馆粉丝总数还多多万,而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年总销售额约万元,文创市场头部开发者实力强劲,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腰部、尾部开发者,销售增长乏力。
同时,由于民族文化概念较宽泛,难以把握和满足每一个分众市场的偏好,许多开发者因缺乏经费和相应的生产链,面临市场规模小、产量小成本高等难点。为避免不必要的成本耗费,生产者将控制产量,这就导致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供不应求,部分文创产品处于长期无效供给状态。
三、“互联网+”文博产品成功因素分析
01消费升级
“互联网+”模式正大幅降低消费者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门槛,重塑了博物馆经济的形态,提高了市场的消费热度。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对象由博物馆观众升级为对博物馆及其展品、传统文化及创意设计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消费方式由博物馆实体文物商店的单-选项,升级为天猫旗舰店、小程序商城、专属app等多种消费选择;消费理念由选择精美旅游纪念品的一次性购买行为,升级为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日常用品的经常性购买行为。文创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火热也推进了产品创新,例如故宫文创根据女性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推出以馆藏珍贵文物为设计灵感的彩妆系列。
过去由于博物馆的宣传较弱,大量观众对博物馆的认识不足,在文创产品的加温下,观众从对文创产品的喜欢,转移到真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