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山区农村的棉布书包,堪称奢饰品,

建国初期,多数农民是不识字的,曾闹出过写春联画圈圈的笑话,国家就大力提倡全民识字,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年之,中国部分偏远地区虽然有初级小学,因地区偏远落后师资力量缺乏,大多都是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在当时对于扫除文盲确实有着巨大的意义。而高小被称为高级小学,一般指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嵩县红色革命历史文物纪念馆中,收藏了不少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小学课本,揭开了山区教育历史的面纱。

早期的语言课本可谓图文并茂,大多数页面都有图画,课本也是连环画样式。当时繁体文字简化还没有完成,课文里面会存在繁体字、简体字、以及超简体同时出现的情况。对于完全没有文化基础的山区农村来说,这种“连环画”课本,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

图为年嵩县小学生用过的书包,这在当时应该属于“奢饰品”。可以看到书包上面的花纹是使用缝纫机缝制的,而当时嵩县作为交通不便,经济能力低下的山区,这样的书包,极有可能是从外地带回来的,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限量版”,想买也买不到。

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当时的语文课本也叫“政治语文”,每一本课本的扉页,都会有一段毛主席语录,上课前也要全体起立,背诵一段语录。

这种有乘法口诀表的文具盒使用和流行寿命都很长,即使现在的农村小卖部,依然能够见到踪影。这在60年代,可就是每一个小学生梦寐以求的“学习法宝”。当时的圆规,是依靠里面的钢球支撑两块铁片,指针对应相应的刻度,进行绘制。似乎每一个小学生都有收集画片的习惯,男生收集的大多是硬质的画片,女生偷偷藏起来的就是彩色电影海报小画(后来是港台明星)。

每当放假的时候,学校也要给家长发一封通知单,提醒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假期作业,保证学生安全,家长书写假期表现……60年代“给家长的一封信”和现在大多是学校采用的“家校联系单”,内容仍有大量相似部分。

“通知单”另一面是学生在校成绩,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考勤情况。比较严谨的是这封通知单需要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共同盖章,而现在大多数家校联系单只要求家长签字,表示认可学校的规定。

说到嵩县教育发展,就不得不重点说一下嵩县的“嵩英中学”。年,始任河南省主席、镇嵩军首领的嵩县阎庄人万选才(字得英),提出愿捐资两万元银元在嵩县筹建一所中学,不料当年,万选才被蒋介石杀害,此事停滞。直到年,经过各方努力,才有了嵩县第一所中学--“河南省嵩县私立嵩英初级中学”(现嵩县一高前身)。

嵩英中学直到年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为“完中”(也就是初中+高中)。“文化大革命”中,曾更名为“嵩县五七大学”,直到年再次更名为“嵩县第一高级中学”,成为嵩县学子考大学的首选通道。

嵩县境内曾经出现过的大学,除了由“嵩英中学”短暂改成“五七大学”,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当属于“抗战办学”的河南大学。年5月,在嵩县办学长达5年,大学本部及文、理、农三院在嵩县潭头(今栾川潭头镇),医学院在嵩县县城内。年,河南大学完成了由“省立”到“国立”的蝶变,医学院为嵩县培养了不少优秀医生。图为河南大学医学院在嵩期间教师和学生。

河大医学院在嵩县期间,逐步推广西医和手术,对山区女同胞讲解生理期防护知识和科学接生,曾有一位在医学院出生的男婴,家长取名“院生”,来感谢医学院师生们。图为医学院使用过的教学解刨图。

年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证。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山城,正是因为有了河南大学医学院、五七大学教育学院等培养出的高级人才,带动了嵩县、栾川以及整个伊河流域的文化发展。

嵩县第三高中,早已经没有这所学校了,校办工厂生产的算盘却留了下来,在计算机时代到来之前,不管商业、财会、还是数学教育,都是离不开算盘的。

毕业证我们都见过,毕业证明就不多见了。年的高中毕业证明书,纸质已经发黄,印章也失去了鲜艳的颜色,净净的躺在展馆的角落,诉说着山城教育的变迁。

如今嵩县大多数学生集中在县城附近,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每所学校动辄数千人,即使偏僻山区的家长,也想让孩子进城接受好一点的教育,如今的教育已不单单是义务教育,更是全民渴求接受知识教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