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灰娃张仃先生的生命精神酒神精神,

本文摘录自《张仃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作者:灰娃

年-张仃

先生自幼情绪不稳,忽高忽低,狂热狂怒,怕束缚,总想突破,不安分。总是站立潮头,搏风击浪前进。再看他的作为及艺术思维,表现为苦闷与欢乐浑然一片,幽雅、浪漫气息。

少年时求学北平美专,”九一八”后东三省失守,全国悲愤,抗战呼声高涨。他联合陈、张二同学组成抗敌宣传队,自己做了一面旗帜,旗上有”CCC抗敌宣传队”鲜明的八个大字。三人高举战旗,雄赳赳向山海关出发,并于行动前夜,张仃自己一人割腕,洒血盟誓,悲愤交集。一路气势昂扬,到达之后,向驻守军队演讲,号召动员军人打回东北,收复失地,解救三千万同胞于水火,情绪激昂,声泪俱下并且质问军官们为何不去那里而驻扎在此。军官解释道:”我们要去抗战,我们是东北军,蒋介石不让我们去。”劝他们:”所以,你们到别的军队宣传去吧,不过你们小心点儿,你们这面旗帜上的‘CCC’有共产党嫌疑,注意点为好。”

当时国土沦丧,人民生活贫困,很快热河、察哈尔两省又失守落入日军之手。不久又酝酿”华北五省自治”,实则即将又为日军占领。中国却是内战不断,少年张仃苦闷异常,满腔怒火,其时冬天,美专院子里堆起厚厚的积雪,张仃心如火烧,无可排解,一头钻进雪堆,无论人们怎么拽他,他就是死活不出来。这种形势之下,他思想激进,情绪昂扬,北平党组织见此便接近他,于是,他挑头发起成立北平左翼联盟,被出卖遭宪兵队逮捕,押送苏州少年反省院。后又押送南京模范监狱,狱中与当时许多左翼文化名人结识,如匡亚明、艾青,等等。

监狱要他们自己办一份《自新报》。给他们纸张、颜料、笔等文具。他们利用这个条件,巧妙地做了许多革命工作。张仃还偷偷画了许多漫画,内是反对暴政、反对内战、团结一致、抗击日寇、收复失地、民间疾苦、释放政治犯……张仃年纪最小,顽皮活泼,老狱卒认为一个半大小子,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张仃和这个老人相处得很好,托付他偷偷带出去所作漫画存放起来,后来经苏州电影制片厂他的同学出钱,将他营救出狱。出狱后,首先取来那些漫画,回到北平,在北海举办了漫画展,社会反响强烈,符合民心,反映了当时人们所思所愿。各报更以醒目篇幅报道了那次漫画展及社会好评。

此后,他又到南京,漂在京沪一带。找到北平美专校长张恨水找份职业。校长正在那里创办一份《扶轮日报》,属铁路系统,该报人员已安排就绪,给张仃介绍到正在《世界日报》负责版面美编的漫画家叶浅予处。于是,张仃就在此负责漫画创作,每天阅读大量国际、国内电文,每两天画一幅时事漫画,每幅1元,每月15元收入。这期间,他创作的许多漫画内容进步,形式生动有力,思想及风格与国际同步。投稿给上海一份党领导的左翼漫画期刊,未料给他退稿了。张仃又把原稿投给无极左色彩的张光宇、叶浅予、丁聪、鲁少飞等同人的进步刊物。不久,他在南京一个书报销售处发现自己作品被采用了,并且以豪华版刊出,每幅稿费15元。

年在南京漫画宣传队创作抗日漫画

与张仃同时代的老一辈艺术家张光宇、叶浅予,比张仃年长近20岁,李可染比张仃年长10多岁。叶浅予先生给我谈到张仃在南京的情况说:”张仃年纪小,为社会、为人普遍的困境,他苦闷、酗酒、疯疯癫癫。领了薪水就撒钱给穷人,言行怪异,情绪不稳,狂热、冲动、愤怒……例如:他一向波西米亚作派,衣着随便。一次领了薪水,他跑去买了一套白色西服穿着上班去了。同事们见了大为惊奇,大家不由开起玩笑逗他,他随即抓起红墨水瓶从肩头一倒,立刻从上到下满身血红乱糟糟的一身。他是在以此表示:你们别以为我看重物质,我岂是你们同类。再例如,冬天,他领了薪水,就去买件大衣穿上。晚上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喝酒深夜回家,走在半路上,一个老乞丐伸出枯瘦的手向我们乞讨,穿得太单薄,老人瑟瑟抖个不停。张仃马上脱下他的新大衣,要送给老乞丐。我们年长,立刻拉住他,阻止他,要他给了那老人一些钱,我们说他,你冬天穿什么?给老人一些钱好了。叶浅予老人告诉我,张仃在南京这一类疯疯癫癫的事太多了,以后慢慢给我讲。很遗憾,渐渐地张仃先生年事高了,我的事务随之也更加繁忙了,加之和叶老先生住的距离又远,不久叶老去世,这一史料缺失成为永久的遗憾。

为实现梦想,与那时许多进步知识人一样,张仃先生于年奔赴延安。年整风之前,知识人、艺术家来自相对自由的地方,他们自自然然,依然故我,热情奔放,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为实现他们心怀的为人类幸福奋斗,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美好理想奋斗,那时他们认为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那时他们真心相信这些,克服种种困难,放弃各种好处而奔向艰苦万分的延安。

所以他们依然故我生活着,在延安,张仃公开说自己愿做党的同路人,他不入党,他要学鲁迅,毛主席文中赞鲁迅。平时他只与和他艺术观点相近、爱好相投的人接近。他那时只和好友艺术全才(戏剧剧本创作、导演、翻译并写诗词)大艺术家塞克、男低音歌唱家杜矢甲来往。仍然喜爱印象派、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人类文明以及优秀文化艺术、民间风习等,他都喜爱,贯穿他一生。在延安,他最同气相求的朋友塞克、杜矢甲就是典型的国际范儿。三人个性鲜明,与众不同,明显的高傲不羁,人们称他们为”延安三怪”。首先,十足的波西米亚风,塞克本身就高大,两眼凹陷,高鼻梁。若要比喻塞克,酷似一只雄鹰,威严高傲,总是穿一件绣花立领的宽松黑色衣服,腰间系一条粗放简单的绳子,哥萨克风格,永远嘴唇紧闭,目不旁视,走起路来表情严厉,高傲不可侵犯,胸有成竹,鲜见他与人交谈。张仃头发梳得高高的,上身皮夹克,脚蹬长筒皮靴,年轻、高傲,时而幽默风趣,风风火火但独来独往,只与塞克、杜矢甲交谈。杜矢甲无论走到哪里,首先,一张口那一声低沉浑厚的美声,就奇就异,立马出现超强气场。加之他高大如一名大力士,穿一件欧式短斗篷,那是张仃用自己一块旧毛毯,大针粗线为杜矢甲缝制的,穿在杜矢甲身上十足的欧洲气派。三怪中只有杜矢甲平易,他总爱和我们小孩子玩。三个人中,张仃、杜矢甲特别孩子气,单纯,大儿童。三怪艺术取向为厚重,不喜纤细。

年延安鲁艺

张仃年年初到延安,中央交际处告诉他,他不适宜留下来在延安工作,他的艺术在国统区已很有社会影响,他应该去国统区工作。张仃年轻,脾气暴躁,发火:岂有此理。他的朋友已经来到延安,安排了工作,这时来看张仃,劝他不必发火,让他写信给毛泽东。很快收到毛的回信,让张仃到鲁迅文学艺术院找周扬安排工作,于是他到了鲁艺美术系担任教学工作。张仃住在鲁艺教师宿舍,与美术系负责人蔡若虹紧邻,蔡到张仃的窗下杀鸡一刀砍下鸡头,鲜血四溅。蔡一面大声喊:”哼!这就是毕加索,这种作品我一天能创作几十幅。”有意说给张仃听。

三怪那样自由、独特、先锋的言谈举止,艺术上的前卫取向,遭到左派冷嘲热讽,歧视与攻击。再比如,他们买来一点牛肉吃,左派依凭组织上的力量,开会”研究”,结论是:利用牛肉与党争夺群众。三怪纯粹艺术家、又是真的理想主义者,典型的可爱的乌托邦,对党派的观点及那套语言压根儿就不明白,就无知,一生气就火爆。一心奔向革命洪流,哪知竟遭如此地歧视攻击,这才明白其实自己被定性为异端,非我族类。然而,异端有异端的尊严和权利,鲜明、高傲、自信的个性,岂肯俯首帖耳?除了气愤冒火,并不示弱。杜矢甲在公众场合大声唱起了《跳蚤之歌》,以讽刺、抨击那些依仗权势打压排挤无辜者的卑微之人。

延安鲁艺窑洞教室

然而,可爱可悲的理想主义者、天真单纯的艺术家,他们怎能预见往后自己与革命的实际关系,以及自己的大理念、大胸怀、艺术生命这一切的未来呢?等着他们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年整风运动中,塞克被指为特号大特务。杜矢甲被逼成了疯子,硬说他是特务,走投无路,他跳井寻死。谁知那是一口枯井,很深,长些杂草,他寻死未成,人们把他弄上来,接着斗,终于他疯了……张仃,同样逼他承认自己是特务,张仃性格暴烈,火冒三丈,指着逼他的人们说:”我不是,你们才是特务。”他死不低头,强硬到底。没办法,康生派来的人和组织上把他关进一间窑洞里。一同被关的一个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陈戈(年以后饰演了许多角色,都极为成功,”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另一个是戏剧家、老红军陈其通(年以后任总政文化部长,”文革”中被关押)。出操、吃饭和我们一起,其他时间关着,不准自由。那时,我还只是个极不懂人事的孩子,总是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心想,我怎样帮他们开心些,每天关着纺线,多么苦闷呀。张仃平时不和大家接近,陈戈、陈其通平时总跟我玩,逗我,送给我小笔记本。我走起来总是跑跑跳跳的,他们看着总会喊:”灰娃,好好走路,别把鞋子跑坏了。”那时一双草鞋也不容易,但我们知道这是革命长期的、必须的艰难困苦。为了人类幸福,我们甘愿。再说他们的窑洞门开着,陈戈、陈其通站在门里和门外哄我玩,逗我,学我唱儿歌,挤着嗓子模仿童声,用上海话唱:”早上起来啦,洗洗脸,刷刷牙,背上书包上学校,看见老师哈哈笑。”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忘了痛苦悲凉一小会儿,开心片刻。成年后,我每想起此情此景,不由心酸,感慨万端。

再回过头来看看延安三怪是怎样走向延安的。塞克原是河北省一名高中毕业生,那个年代,中国屡经进步人士牺牲奋斗,社会转型总是以失败告终,大片国土丧失,三千万同胞流离失所,又内战不断,看不到前途和希望。青年人不安,情绪愤懑,躁动不安,革命思潮汹涌。塞克从家乡出走,背着一把吉他,边弹边唱,四处流浪。走到哈尔滨停了下来,什么职业都干过:警察、排字工、印刷、编辑……参加革命的秘密活动,被日军送进了监狱。出狱后一面继续工作,一面进行革命活动。在哈尔滨这个国际都会,大开眼界,渐渐地塞克更加国际化,心智更加高远了。那时的进步青年普遍表现苦闷又昂扬,志向远大。他不断创作、演出,写了许多诗、文、歌词、戏剧。时常坐在松花江岸上,抱着吉他边弹边唱,抒发苦闷。例如,他弹着吉他,望着对岸,唱词大意为:风能吹过去,鸟儿能飞过去,为什么我不能去到那儿—我的祖国(当时左翼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的祖国是苏联),谁能告诉我?塞克在流亡与革命活动中,成长为一位知名艺术家。由聚集地上海的文艺家们号召他到了上海,大家全力为抗战奔走呼号。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抗战,塞克与许多文艺家一样,奔向向往已久的延安。

杜矢甲正在上海音专求学,难得的优质男低音,老师是世界两大男低音歌唱家(意大利派特点明亮华丽,俄罗斯派深沉雄厚)之一,俄罗斯男低音夏里亚平直接教出来的学生。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上海音专做老师,所以杜矢甲是俄罗斯一派。前几年刚过世的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当时20世纪30年代中期,也在上海音专学习,家境富有。她父亲要出资把周小燕、杜矢甲送往艺术之都法国深造。杜矢甲作如下反应:什么?去法国?现在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要为祖国奋斗,我要找共产党。如此表白一番,热血沸腾。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大幕。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杜矢甲在撤退的过程中,到长沙时经地下党发展为一名共产党员,终于如愿到了延安。

《兽行》漫画年注:《抗战漫画》封面

张仃出狱后在京沪一带漂泊着,一面工作,一面漫画创作。作品受到老漫画家们及同行的肯定和表扬。别人用铅笔、水笔,他用毛笔,因其专业本是国画,漫画创作他是中锋用笔,有力度,感情真挚,号召力、感染力强。出版人肯用豪华版刊出,社会反响强烈。张仃曾给我提到过,当时一位东北长者知道了,准备出资送他去法国深造。张仃对同胞对人的心思重,为人的生存因苦而怀恻隐之心、疼痛感;又时而情绪躁动狂热,时而苦闷难耐,实为酒神精神与诗性气质,表现为苦闷与欢喜混成一气。他选择继续留在中国。年全面抗战开始,京沪沦陷,以叶浅予为领队,组成全国抗战漫画宣传队,张仃是15个委员之一。叶老让他带一卷抗战漫画到西安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战。除此之外,他在那里还开办了漫画培训班。叶老说工作多得不得了,寄了路费,促他回武汉。张仃的目的是想去延安,西安当时聚集了群战区撤退出来的文艺青年,他们组成”抗日艺术队”,一致选举张仃为队长,他年轻活跃,正好陕北榆林驻扎的国民革命军要他们去工作。大家在那里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之一是张仃主持了成吉思汗陵迁陵工作,从内蒙古步行迁到兰州城外一座山中。张仃构思策划了移陵方案,组成大仪仗队,他亲自画了一大幅成吉思汗像,从内蒙古一路跋涉到兰州城外,层峦叠嶂之中,以免日方抢去,以之号召蒙古族人投靠日本。

张仃从未忘记,自己目的是要到革命中心延安去。年终于实现了然而,一开始的不顺,虽最终以毛泽东亲自安排得到解决,可是经历的歧视、攻击,让他终生在心中打了一个结,直到逝世前几年生命的最后期间,我们两人闲话时才解开。是这样:那时候,党中央从井冈山、瑞金这些地方忙于作战、长征,怎么可能知道京沪一个半大小子呢?根据我们数十年的经历可以知晓,肯定是接待人员交际处负责人向中央汇报了张仃这个人。中央要考察此人情况才能做出决定,问谁?来者张仃是美术家,好吧,问党内美术家。谁是呢?组织部回答:鲁艺XXX、XXX,报上去的汇报是仃张艺术立场—资产阶级,腐朽、反动的艺术观,不宜留,应劝其到国统区去。具体资料:喜欢毕加索等一系列反动腐朽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此人可疑,不留用。这种情况,直到”二战”时,毕加索成了一名法国共产党党员后,我们中国还视其为反动,张仃因此也长期遭受歧视、戒备、排斥。

《鲁迅精神活在解放区》张仃漫画年

“图片转载自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