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
就是把破损的瓷片,
经过修补恢复成一个完好的瓷器,
不仅做到滴水不漏,
还多了几份装饰的韵味。
来瞅瞅这位濮阳大叔给我们展现手工绝活——锔瓷。
濮阳大叔自学千年“锔瓷”工艺
竟能将残瓷重圆还滴水不漏
图为刘大山修补的较为复杂的瓷器。
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器物,如果家里的瓷器破了碎了,你会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会说,扔了呗。但是这样的想法是绝对不会被我们坚信“惜物保福”的先民们所采纳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瓷器可是非常金贵的,面对“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碎瓷器,古老的“锔瓷”手艺应运而生。而这门手艺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只知最早见于《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锔匠做活的一幕,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锔”一般指的就是锔钉。
经过“锔瓷”工艺修复的瓷器极具艺术感。
但随着时代发展,“锔瓷”手艺在如今的社会却沉寂了起来,能掌握“锔瓷”手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濮阳县的刘大山,却靠着自己的钻研,自学了“锔瓷”手艺。刘大山今年56岁,自小就爱刻刻画画,说起与“锔瓷”工艺的渊源也是很有意思,几年前家中的一个烟灰缸摔裂了,闲来无事就尝试着用“锔瓷”的工艺修补,边修补边查阅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将破烟灰缸修复成了,而且感觉比摔之前更加有艺术感、更美观,此后,刘大山便深深被“锔瓷”工艺所感染,并尝试各种瓷器的修补。由于刘大山天生就很有艺术感,加上对各种艺术的热爱,使得对“锔瓷”手艺越来越娴熟,多年来运用“锔瓷”手艺修复的瓷器更是多达近千件。瓷杯之上,一朵精致灵动的祥云摇曳身姿,一壶清茶就是最好的搭配。
适合的铜片搭配合适的破口。
图为刘大山正在运用锔瓷工艺修补瓷器。
“锔瓷”所有的锔钉。
从找碴、对缝、复原、待补、定点、打孔、锔钉、补漏一系列工艺可以看出,刘大山对于这项复杂的工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如今,在外行人看来是“残次品”的破碎瓷器,在刘大山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宝物,缝缝补补间,千年前的情感在刘大山的手中继续流淌。
刘大山在四牌楼附近的吴家口街经营了一家文具批发店。
“锔瓷”是个精细活儿,下手轻不得也重不得。
刘大山像很多喜爱艺术的人一样也对花花草草情有独钟。
修复的瓷器滴水不漏。
来源濮阳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