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家好,我是宋立岩,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中国传统的奠定,文房四宝——纸的出现。
笔,滥觞于商代。甲骨上的文字即先用笔写,后用刀刻成的。战国的毛笔在湖南长沙木撑墓、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内出土。笔毛已由捆缚在笔杆周围改进为插入笔腔。睡虎地的秦墓出土的笔已与现代毛笔的制法基本相同。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汉代毛笔与秦代的制法相同。笔毛插入杆腔可以多含墨汁,有效地提高了书写数量和速度,对信息量的积累和知识的传递,都大有助力。汉末蔡邕的《笔赋》则写明笔毛多用兔毛做成,笔管则多用竹子。
墨,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但开始用做文具,是很后的事情了。过去的简牍上主要是“竹廷点漆而书”。睡虎地出土了秦代的墨,汉代已能生产成锭、成丸的墨。《汉官仪》、《大戴礼》有产墨用墨的记述。但大规模的使用是用纸普及以后。
砚,在先秦墓内时有出土,汉代的砚则制作精细,使用普遍与否尚有两说,一说汉代已普遍使用,一说到了东汉、魏晋的时候才普遍使用。纸的发明是我国科技史上伟大的成就,是我国出版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的出现摆脱了古代封闭的文字出版体系,打开了通向近代模式的社会传播。人类文明进步反向人类自身提出了将文化信息加速传播、永久流传的要求,文化传播刺激了传播工具的进化。
西汉已有了丝质纤维纸,将坏丝绵于水中捣烂后捞起,然后薄薄地铺在竹席上,晾干,再轻轻地揭下所产生的丝质纤维膜,就是西汉人所说的纸了,如卫太子“持纸蔽其鼻而入”侍武帝,赵昭仪用“赫蹏”包了毒药,并书写密令,想毒死宫女曹伟能,东汉的应肋在《风俗通》中注解道:“赫跟,小薄纸也。”汉章帝在公元76年给贾逵等“简纸。经传各一通”,早于蔡伦献纸近30年。公元年邓太后禁止各藩国进献奢侈品,要求“岁时贡纸墨而已”,显然此前已有藩国贡献良纸的事情。(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年,其对纸的解释就是丝质纤维膜,说明上述用纸就是丝质纤维纸。这种纸,既可包东西,也可书写文字,但原料难得,制作不易,基本上是宫廷或贵族的用品。
另有植物纤维纸,现出土有公元49年以前的麻纸、武帝时期的“浦桥纸”、“金关纸”、“中颜纸”,均在蔡伦之前。纸的进化完善有个过程,蔡伦幸运的被误解成纸的发明人。蔡伦在明帝时入宫为宦官,在章帝时升为小黄门,在和帝时成为大宦官(中常侍),专管大内的制造业,制作了许多精良的兵器,是他领导着造纸的“课题组”研制出“用树肤(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关于植物纤维纸最早、最明晰的文献记录。蔡伦的贡献主要在于扩大了造纸的原料,突破了古人单用丝、麻为原料的方法,采用了易得而价廉的树皮、鱼网等,此后有了“谷纸”(树皮纸)“网纸”(鱼网纸)。其次,他改进、推广了新的造纸技术,要经过剥皮、沤烂、蒸煮、春捣、漂白等多道工序,这些方法和技术上的革新创造,为后来的造纸工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汉末,出现了多种名纸,如“左伯纸”“研妙辉光”(见《书断》、《文房曲谱》)。
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新的造纸技术无法普及,另外由于长期使用竹帛,有重竹帛贱纸的习惯,有贫寒书生才用纸的观念。《北堂书钞》引“崔缓与葛元甫说”说:“今遗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魏文帝曹I“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与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以示区别。从东汉到魏晋,一直是嫌帛、竹简、纸三种并用,纸后来逐渐大量使用,成为主干。中国的造纸技术,在7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8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入阿拉伯,当地的第一批造纸工厂,都由中国人亲自传授技术。阿拉伯大量生产纸张以后,又向欧洲各国输出,从而全球有了新的传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