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友好往来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日本人民就从中国学会了水稻种植和金属冶炼方法。后来养蚕、缫丝、织绢、制陶等技术也传入日本。日本起初没有文字,大约在公元4至5世纪时,日本开始使用中国汉字,称为“真名”。

后来,日本借用中国汉字的音、义、形,创造了日本的字母,称为“假名”。其中,采用汉字偏旁,结合日本语的发音创造了日本的楷书字母,称为“片假名”。另一种仿照中国汉字的草体,创造了草体字母,称为“平假名”,这是日本有文字的开始。

公元5世纪后半期,日本出现了统一的大和国家,日本大和朝廷的使者多次出使访问我国,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人经朝鲜移居日本。隋唐时期,两国文化交流达到高潮。年日本派遣小野妹子到隋朝来,第二年隋炀帝派遣使臣回访,受到日本政府的隆重欢迎。从年到年间,日本又两次派遣留学生和学问僧来中国学习,这些人在中国大都学有成就,回日本后起了很大作用。

公元年,唐朝建立后,中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呈现出高度的繁荣。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中亚诸国南洋各地,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帝国的商人和使节,都来我国长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在唐朝初期,已经有一批日本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典章文物有一定的了解。

公元年,日本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来中国访问,回国后,他们都主张取法隋唐,弃旧图新。在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下,日本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大化改新”。从此,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后,日本新兴地主阶级不断派遣唐使来中国。从年到年的二百多年间,日本共派遣13次遣唐使,有时使团人员多达人,遣唐使促进了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随同前来的留学生,学问僧有不少留唐一二十年,同中国人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其中著名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17岁来到中国留学,取汉名晁衡,留唐期间学业很有成就,他同唐朝诗人李白、王维之间交往甚密。他回国途中遇风暴漂流至越南,人们都以为他遇难,李白曾作《哭晁卿衡》诗悼念他。

同阿倍仲麻吕同时来唐的吉备真备,把中国的天文知识和音乐知识带回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了贡献。9世纪初,来中国学习的日本高僧空海不仅研究佛学,还把中国的文学、艺术、雕刻介绍到日本,对沟通中日两国文化和推动日本汉文字等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贡献。

唐代也有很多人东渡日本,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鉴真。鉴真是扬州大明寺(今法净寺)的名僧,他熟悉佛教经典,并精于医学。他应日僧的邀请,和他弟子从年起,五次航渡均遭失败,双目因此失明。但他并未气馁,为了中日友谊,在第六次开航后,他以惊人的毅力恶浪,终于在年到达日本。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中国的医药学,并按照中国的营造法式在奈良兴建了一座宏大的寺院——唐昭提寺。鉴真旅日十年,在沟通中日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逝世后,他的遗体就葬在唐昭提寺。

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自唐以来从未断绝。中国输入日本的有瓷器、文具、绫锦、书画、各种药材及香料等。日本输入中国的是琉磺、砂石、刀、扇、漆器等。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深厚,至今,在日本的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以及思想风俗习惯等仍可随时看到它的痕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