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具巨头史泰博的陨落谁给了巨人最后一

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关于美国文具巨头史泰博(Staple),多数中国人知道它是赫赫有名的订书机和订书钉制造商,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它曾经还是全球最大的办公用品零售商。

在它最重要的北美市场,史泰博拥有多家门店,几乎占据了美国办公用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还没有等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位美国文具巨头,年6月,一场令人唏嘘不已的“卖身”案发生了——

这家办公用品巨头以69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卖给了私募基金SycamorePartners。

国泰君安轻工团队在近期发布的深度报告中,通过对史泰博上升、扩张、陨落三个环节的复盘,为我们揭示了文具行业中不同阶段的企业策略,以及说明了中国文具行业——这个看起来并不性感的“夕阳”行业,为什么在现阶段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01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美式办公品超市的诞生

上世纪80年代,物美价廉的仓储式会员店和超市逐渐成为美国零售业的主流。

受此启发,美国人施滕贝格(ThomasG.Stemberg)在一次节假日中寻求打印机材料未果之后,萌生出自己开设一家办公用品超市的想法。

在施滕贝格创办办公用品超市出现之前,当地的办公用品主要通过层层制造商、渠道商、经销商分层销售获得。

▼传统办公用品销售路径

有较多的中间环节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在这个层层流转的过程中,工厂和客户之间的两层中间商都需要留存一部分利润,最终大大推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而施滕贝格计划从制造商处购买产品,然后直接卖给消费者,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他找到了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Kahn,后者为他的计划投资了50万美元。

年5月第一家史泰博办公超市

在马萨诸塞州布莱顿开业

史泰博的这一做法给办公用品的中间商们带来了致命一击。

由于消除了中间商环节,史泰博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很多经销商甚至放言给制造商,如果供货给史泰博,就终止合作关系。

美国著名的TheHarvardCoop商店就曾经告诫供应商McKesson,要求他们不要再给史泰博供货。

但是随后,史泰博去了哈佛大学,反手打出了一个更加挑衅的广告语:

“为什么像哈佛学生这般聪明的人,要为79美分的笔支付3.68美元?”

就这样,施滕贝格按下了钉枪,启动了一个新时代。

年6月,史泰博进军纽约市场。年进军费城和华盛顿市场,并投入万美元建立了分销中心,强化物流配送能力。

史泰博每开一家新店,公司就会购买一份清单,清单列出了距离该店15分钟车程内所有小企业,然后进行电话营销并送出优惠券,快速抢占市场。

年,史泰博通过一个以Putnam工厂为中心的中心辐射系统和一个3.2万平方英尺的配送中心,为订单设立一条免费热线,这些订单将在第二天发货,以较强的配送时效性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这项行动被称为StaplesDirect。

同年,史泰博推出了一种新的零售概念——StaplesExpress。

不同于以往的在郊区建立的史泰博办公超市,StaplesExpress建立在城市地区,店面较小但品种依然丰富,吸引城市地区的小企业主,并迎合短途旅行和午餐时间及下班后冲动购物的需求。

▼史泰博业务在多维度进行创新

资料来源: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