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的足利义满为了向中国纳贡,居然不

引言:

《聪明的一休》里,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历史上是统一南北朝、平定部下叛乱的大英雄、英明领袖。可是室町幕府的收入常常入不敷出。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生财有道,找到了解决财政问题的捷径——向中国朝贡。但是自唐末脱离中国朝贡体系,日本官方并未与中国有国交。中国作为当时的东亚领袖,想“朝贡”必须先“称臣”。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只好“屈尊”向中国称臣了。

勘合贸易的船只

一、室町幕府的困境

日本南朝延元三年,北朝历应元年,公元年。足利尊氏从北朝天皇那里得到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京都开府,建立了“室町幕府”。但是幕府统治并不稳固。

政治上,室町幕府从建立之初就是以各地守护大名联合政权为依靠。各地守护大名在前一代镰仓幕府末期纷纷造反,足利尊氏只是联合他们建立政权,并非武力统合他们。各大名依然自行其是。足利尊氏或者说幕府将军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加之足利尊氏的制度设计上也有问题,当时日本总共66国。在镰仓设立镰仓府、又称小幕府,其首领为称镰仓公方,统辖关东10国。允许各地守护跨州连郡,如土崎康行身兼3国守护;山名氏身兼11国守护,人称“六分之一殿”;大内义弘身兼6国守护。再加上小守护。所以幕府所占土地并不算多,土地少,产粮少,兵就少,如果山名氏联合大内氏一起叛乱,幕府一定抵挡不住。镰仓府的镰仓公方又是足利一族的血亲,时刻觊觎着将军的职位。所以将军的地位并不稳固。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足利义满

经济上,幕府财政主要来源于幕府直辖地即“御料所”“料所”。据《诸御料所方御支证目录》可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幕府直辖领地大约余处,但具体收入不明。很显然,幕府有庞大的武士团,这是维持幕府统治的支柱,武士是职业军人,只靠寄生过活,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前,镰仓末期战争的摧毁,之后处于南北朝,又少不了战争,生产力迟迟没有恢复。幕府各级官吏又要奢侈度日。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虽然统一了日本,却极度奢侈。如营造金阁寺。所以幕府肯定入不敷出。

外面敷上金箔富丽堂皇的金阁寺

生活上,古代靠天吃饭,人的能力有限。日本自古就学中国。一切饰品、文具、茶叶、丝绸等等无不以“唐物”(皆指中国产的物品)为高档,是宫廷贵族、武士中上层的必需品,所以有进口“唐物”的需求。医学上学习中医汉方,讲究草药,以中国医书为基准。可是因日本地小,气候单一,中国产的、医书上记载的、治病中需要的草药日本不可能全都出产,所以有进口药草的需求。

以上几点都需要中国的帮助才能解决。

二、想“纳贡”必须先“称臣”

日本,自从唐末停派遣唐使以前,一直明确向中国称臣,停派之后民间交往虽然一直很流行,但正式的国交却是断了。这是因为,随着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日本也搞起了华夷之辩。如大化改新后《延喜格》中规定:外国分,邻国和藩国。邻国是大唐,地位平等。藩国是新罗、渤海、虾夷等等,是朝贡国。俨然把自己等同于中华大国。关起门来,虽然不能让中国向自己称臣,但是面子上、心理上还得制造和中国平等的假象。加上元师征日的失败,又坚定了日本神国的思想。虽然国力和中国有很大差距,但决不能再向外国称臣。

中国呢,自从明朝建国,明朝的皇帝们以唐宋中华正统自居,立志恢复强汉、盛唐、富宋万邦来朝的盛况。要藩国奉大明正朔,称臣纳贡。所谓“称臣”,只不过是名义上,外国各君主由大明天子所册封,是大明天子的外臣。要的仍是华夷之辩、天下共主的心理安慰。“纳贡”呢,象征性的收点外国特产,表示外国是中国的藩国,藩王向皇帝上供。而大明方面,为了显示天朝的富饶,一定厚赐。这完全是不等价贸易。所谓厚往薄来,招抚远人。“称臣”是“纳贡”的前提,只有“称臣”表明自己的臣下的地位,以“纳贡”的方式,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明大皇帝才会施舍给你奖励、赐品。这不是经济的价值,这是政治上的考量。是大明皇帝作为天下共主地位的显示。

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了日本朝贡规范

三、“称臣”不亏!

明代立国下达海禁政策,外国的贸易,必须经由朝贡,朝贡的前提是要携带国书,用中国年号,所谓奉正朔。用汉文,称臣下。日本在宋代还能通过民间贸易得到“唐物”、药草等等,现在禁止民间贸易,这些必需品断绝了来源,幕府收入一天不如一天,各地势力见幕府式微也蠢蠢欲动。没办法的情况下,足利义满开始考虑恢复对华邦交。

日本电视剧《聪明的一休》的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第一次派遣遣明使是明惠帝时期,足利义满以“准三后”的名义上书大明皇帝陛下。虽未明确是日本国王,但准三后即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其意味着是日本最高统治者。而且当时明惠帝忙于对付叔父朱棣的叛乱,所以没有拒收。但给足利义满的回礼只有表示奉正朔的大统历和锦20匹,而国书写到:咨尔日本国王源道义(就是足利义满),足利义满仍满心高兴的去兵库迎接。

第二次派遣遣明使带了两封国书,因为不知道明惠帝和朱棣谁会赢,以便随机应变。这些国书都是以“日本国王臣源表”,表后署名“臣日本国王”。明成祖夺位刚成功就来了藩国表示庆贺,自然十分高兴,回赐极为丰厚,另外单独赐给足利义满“日本国王之印”的金印和冠服,并带去了永乐勘合一百道,勘合就是信物,证明他们是日本官方朝贡使而非倭寇、私人。让他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虽然日本一直没有遵守过这个承若。但中国也都默认了。

关于遣明使的费用,自从永乐勘合下发以后,逐渐制度化。日本方面仅需要筹备来华的航海船只费、来华单次航行物资费用,和除了少数贡品外,绝大多数的附搭品,这是贸易用的商品。到了中国宁波后一切吃穿住行全由中国包办,并发给各种酒肉、棉衣补贴。回国另发数月的给养。《太平记》的记载是一次勘合贸易“买卖得利百倍”

朝贡,就是不等价贸易,日本方物上供,明朝要回赐高出几倍的物品。附搭品也由政府统购,日本爱输出的是刀剑,一把武士刀在中国礼部的回收价是日本的六倍以上。对日本来说这完全是只赚不赔的买卖。难怪足利义满执政时期一共向中国派遣了6次遣明使,哪怕背负骂名也要乘风破浪的来中国“称臣纳贡”。所以汪向荣先生调侃足利义满有“中国情结。”

文史君说

足利义满通过“朝贡”的暴利实际上维持了自己的统治。面子上向中国称臣,其实也不亏。当时东亚世界除了有大明和日本外,还有朝鲜、琉球,南方有安南、占城、真腊等等东南亚小国,都是大明的朝贡国。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满足东亚、东南亚的联动,各国交往都是用中国的年号,完全是国际惯例。离日本最近的朝鲜,完全唯中国马首是瞻。只有日本是“国际孤儿”。想参与东亚世界的互动贸易,表文、年号用日本自己的是万万不可能的。只有在“朝贡”名义下,融入东亚这个大家庭,日本才有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向荣《中世界中日关系》

2.杨正光《中日关系简史》

3.陈士军《明代勘合制度初探》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