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旧事以前北方木工用日式工具,不自制买

今天整理手中的老槽刨,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些槽刨都是日式的。张可豹老师曾纠正我,说中国也有这样的刨子。但我坚持认为,刨子可能是国产的,但样式肯定是日式的。

为什么中国北方的木工工具往往都是日式的呢?这事说来话长了。

日本手工艺技术以及工具对我国的影响,自清末就已经开始了。从年开始,进入北京经商的日本商人开始逐渐增多。他们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从书籍文具到餐饮旅馆,乃至照像馆、药店,甚至还进入了中国传统的当铺业。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独资或者中日合资的洋行,将大量的日本商品输入到中国。(《话说京商》)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也包括了日式工具的输入,甚至可能有日本工匠跟随着商人进入中国谋生。我们知道,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了脱亚入欧的努力。从这时候起,日本传统木工具开始脱离中式的模式,开始逐渐引入一些机械设计思想。比如采用螺纹调节的槽刨,加了盖铁的二枚拉刨等,这些改变使得这些工具精度更高,门槛更低,用起来更顺手。

这种技术上的差距,相信足以对当时中国的手工木匠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受制于经济收入的低下,这个时期民间对日式工具的保有量应该还是不多的。

日式木工工具对中国北方的工具开始产生重大影响,还应该始于满蒙开拓移民时期。

我查了一下,日本人移民东北始于年,首次落脚点是今天辽宁大连的金州区大魏家镇,这就是所谓的“爱川村”移民。

大规模的武装移民始于年左右。在年开始,日本政府提出了“满洲移民开拓推进计划”,计划至年之前,向中国东北移民万人。至年日本战败为止,实际移民大约在万人,其中农业移民32万人,也有说27万人的。

在这些农业移民中,肯定有不少的手工匠人,包括采用全套日本工具的日式木匠。我曾经收过一套老木工工具,里面基本都是日式的。(图一、二、三)。其中,制作建具的二丁白引(双头划线刀),现在在日本都很难找到了,但竟然在这套工具中找到两只。

六七十年前的旧工具,你别告诉我这东西是老匠人当年自己上日本买的。所以,有很大概率这位匠人的师父,或者他师父的师父是日本人。像二丁白引这种纯正的日式传统工具,十有八九是他的日本师父,或者他师父的日本师父传给他的。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再说回槽刨。

可以看到,这四只刨子,有三只非常相似,字迹的位置也相差不多。因为这张只刨子都是在同一套工具中找到的,因此应该是老匠人同时置备的。

主要标识是一个圆圈,圈内分为三部分,上面应该是一个“检”字,图五比较清楚。中间应该是年代,具体看不太清楚。懂得图片修复技术的朋友可以尝试识别一下。

最下面的两个字,前一个实在看不清了,后面应该是一个“塔”字,我判断应该是注册商标。

除了这个圈以外,由图二可以看到,还有两个部位有字迹。圈的下面应该是一个红字,但完全无法辨认;在圈的右上方有一个数字:1/4,这个应该是槽刨的宽度,单位应该是寸。但我不知道这算几分,有知道的吗?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刨子,图一可以看有一个大大的“验”字,这个字与“检”字一样,应该都是质检合格的标志,可见当时的品控还是很严格的。

在这只刨子的尾部,可以看到“1/8”的字样,同样是刨子的宽度,同样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几分。

通过这些字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四只槽刨都是成品工具,虽然无法判断工厂的规模,但至少应该养得起专门的质检人员。

另外一个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刨子都是纯国产的。因为繁体字的“检”应该写作“檢”,“验”字应该写作“驗”,更何况标志的习惯也完全不同。

从现在的经验来看,直接出售成品的木制刨,而不是出售刃具等配件然后拿回家自制,直到今天都是日本的传统做法。所以,能找到的成品老刨,即使是国产货,也基本都是日式的。

而网上木某坊之类,以出售成品中式刨的品牌,大约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我手里的老刨子,都是用成品刨刀自制的。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有明显成品标志的纯中式的老刨子,是改革开放之前就没有卖,还是我见得太少呢?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网友七七七分享了他手里的一只68年产的、全新的老拉刨,上面的圆形标志基本一样。

你看,拉刨还是日式的。所以,有没有早年间中式推刨成品出售的证据呢?

其实没有也好理解,因为当时北方的工业基础要远好于南方,而北方的工业都是日本留下来的,生产日式工具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好了,今天关于日式刨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我是老严,喜欢木工话题的朋友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