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竹编瓷器竹编成都人独有的美学

治白癜风自愈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从贡品,到国礼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冰鳞。”

——白居易

竹编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将这份传统手艺,写进了诗歌里。

竹编各地都有,但瓷器+竹编得来的瓷胎竹编,却只成都独一份。

竹子的朴素加上瓷器的雅致,让这件工艺品美出了高级感,是成都人独有的美学。

瓷器+竹编,这种具有反差萌又能迸发美感的创意,究竟从哪里来?

话说瓷胎竹编这门技艺,最早出自于清朝年间一个叫张国正的人手中。

早前张国正,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竹编匠人。那时竹编制品非常普及,大多采用粗丝编织。竹筐、竹篮随处可见,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但张国正不满技艺于此,将粗竹不断划薄,越劈越细,直到竹丝细得软若无骨。

接着他又将瓷器当做底胎,将竹丝编织成衣,依附在瓷器之上,形成一个色彩天然温润的作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

瓷胎竹编模样极其精美,一经问世,就获得皇家的青睐。又因工艺十分不易,所以产量很低,被皇家纳为贡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

原本备受“恩宠”的瓷胎竹编,却在那个激荡动乱的年代几乎失传。原本传人就很少,仅剩的传人都改行做了别的。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发掘民间工艺,才又将瓷胎竹编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野。

到了70年代,这样一件极具我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便选为了国家礼品,馈赠外国贵宾。

无论是贡品还是国礼的待遇,都能证明瓷胎竹编的精美和价值。

来之不易的非遗工艺品

年,瓷胎竹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瓷胎竹编只出自于成都,这是因为瓷胎竹编所选用的竹料,不能是普通的竹子,竹节间距必须在66厘米以上,主体不能有丝毫划痕。

我们都知道四川盛产竹子,但在四川来种竹子中,只有邛崃山脉生长的慈竹,符合制作的要求。

据说,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和加工,最后还只能产出克竹丝。在这样精挑细选之下,竹丝才能细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

除此之外,对编织技艺要求也很高,技法都就多达数十种,并且整件工艺品需要呈现出一气呵成的感觉。

也就是说不能出现绞丝、叠丝;竹丝长度有限,但不能有竹丝的接头,否则会给人断裂感,就不是上乘的作品。

这就是这门手艺最厉害的地方,让人忍不住反复把玩。

如今,瓷胎竹编也渐渐走进千家万户。除了传统的花瓶、茶具、饭碗、咖啡具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现代瓷胎竹编,已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兼具实用与美学。竹编匠人们用自己的一份坚守,让瓷胎竹编这门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生。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