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那个被35位武警爸爸养大的

年,在浙江嘉兴发生了一起车祸,车祸中一位中青年男子因伤势过重丧生。

根据调查,这名中青年男子名叫郑君杰,是嘉兴平湖新埭镇星光村村民。

郑君杰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猝然离世让家中老母亲以及妻子女儿都瞬间崩溃。

但是在葬礼上前来吊唁的35个宾客,来到郑君杰女儿面前却亲切的说

“你就是芳芳吧,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你的爸爸!”

年幼的郑菘芳脸带眼泪地看着他们,小小的脑袋里满是疑惑这些叔叔是谁呀?真的能做我的爸爸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如果你牺牲了,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

时间来到年,郑君杰带着大红花参军入伍,在浙江嘉兴平湖镇上了新兵车队。

到了新兵营,与郑君杰同一个车队的几十个同乡的年轻人互相熟悉,经常一起训练作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很快,经过几个月的新兵训练,郑君杰被分配到湖北的武警部队服役。

而更让郑君杰开心的事是,同乡参军的35个小伙子也和他一样被分到了湖北。

异地他乡的,能够遇到同乡,在那时可是百年难遇的缘分,更何况还是那一批老朋友。

郑君杰体格健壮,为人宽厚开朗,又有主见,被他们称作郑大哥。

郑君杰被一伙人喊了“大哥”后,自觉应该有个“大哥”的样子,就事事处处都让着他们。

湖北的夏天湿热异常,有些人不想在那个时候站岗巡逻,都会找郑君杰换一下。

郑君杰也不拒绝,顶着大太阳就出去站岗巡逻了。

哪怕有人劝说郑君杰不要这么“憨”,郑君杰也只是笑笑,“没事,我喜欢晒太阳”。

如果有人感觉假期不够,郑君杰也会把自己的假期分给他,事后也不计较。

岁月如梭,郑君杰和他的几十个兄弟已经当兵一年了。

年的长江流域雨势迅猛,不出几天就形成了泛滥的洪水迅速冲毁了多省市的房屋农田,形成了巨大的洪涝灾害。

郑君杰等人服役的湖北就是洪涝灾害的重灾区,作为武警的他们被紧急调往抗洪抢险的前线执行任务。

在出发之前,大家就听说过很多战友被洪水冲走失踪或者牺牲,心里也都做好了准备没有一个退缩的。

就在大家整装待发的时候,郑君杰和他们说,:“如果我回不来,我的家人就拜托你们了。”那是他第一次如此认真地主动请求别人。

事实上,不光郑君杰做好牺牲的准备,其他人也是带着如此决心上前线的。

就这样,所有人一言不发地上了前往抗洪前线的车,每个人都严肃而沉闷。

虽然心中五味杂陈,但是一到执行任务之时,郑君杰和一众战友都奋力抢险作战。

搜救被困群众、以身体填入刺骨的江水之中堵住决口,只要是上级指派的任务他们都能出色完成。

但是出色的背后是他们拼到极限的付出,更有甚至连续五天粒米未进,尤其是郑君杰,熬得双眼通红,直接受了几十斤。

幸运的是,抗洪救灾的任务结束后,郑君杰一行三十六人全部安然无恙地返回驻地。

经历了这一场并肩作战,郑君杰和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而那一句“我的家人,拜托了”有效期却是终生的。

突如其来的噩耗,突然出现三十五个家人

年,郑君杰和他的兄弟们退伍回乡,过上了安生日子,隔三差五的也会约上战友聚聚。有了女儿郑菘芳之后,郑君杰偶尔也会带着女儿给他们见见。

可天有不测风云

年的一天,郑君杰像往常一样出去,可没有人想到这一次,让郑君杰和自己的家人战友天人永隔了。

在郑君杰的遗体运回来的时候,郑君杰一家人哭成了一团,哭的不仅仅是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还有家庭渺茫无助的未来。

当时只有4岁的郑菘芳,呆愣愣地看着躺在水晶棺的郑君杰,眼泪汪汪得让人心疼。

最先得知了郑君杰遭遇车祸身亡消息的方贤松一时间难以接受。

他这么年轻和善的“郑大哥”怎么会这么快就离开人世。

痛哭过后的他接受了这个现实,连忙联系其他战友。

许多人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和他一样,有些人还以为方贤松在开玩笑,语气不悦地训斥着方贤松。

可等到确认是现实之后,这些铁骨铮铮的老兵们,强忍着泪水,从四面八方赶来送郑君杰最后一程。

郑君杰的家里并不富裕,连房子都些许破旧。

看见眼前的景象,战友们更是心酸不已,住得近的战友和郑君杰的家人也都有见过比较熟悉,直接动手帮忙干活。

住得远一些的或者在其他地方生活很少见面的就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和郑君杰的家属了解情况。

害羞懂事的郑菘芳也是第一次见到家里突然来这么多人,怯弱的缩在妈妈怀里,只露出来两只灵动的眼睛偷偷看着叔叔们。

方贤松,李冬芳是这几十个人中和郑家来往比较多的。

但是战友们,他们并不这么认为,想到郑君杰昔日的音容笑貌,又想到他家里的情况,无论如何也要帮郑君杰尽孝尽责。

既然已经许下了承诺,方贤松等人聚在一起商量共同承担郑君杰家庭的重担,先帮助供养郑君杰的宝贝女儿——郑菘芳长大成人。

办完郑君杰的身后事,方贤松等人留下了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又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方贤松等战友们的家庭也并不算富裕,当时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守住这个承诺多久。

李冬芳后来回忆:“当年的承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可谁知,他们坚持了十几年。

刚开始大家逢年过节的都汇聚在郑君杰的家里,给老人买买补品,给孩子送送礼物,给嫂子拿些钱财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郑君杰的家人们都不属于不好意思麻烦别人的人,基本上每次都是推辞好久,方松贤他们说是给郑菘芳上学补身体的,才勉强收下。

为了不让郑菘芳感到孤独,李冬芳他们经常带她出去玩,经常一出门就是35个人集体出动。

长大后的郑菘芳回忆当时的情形,略带笑意地说道:“他们就是一群人围着我出去玩,场面很壮观。”

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李冬芳等人感觉这么着太过显眼,而且当时郑菘芳还小,心理很敏感。

于是,一群人又聚在一起商量着更换一下方式,住得近的人就每天去郑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住得远的呢,就逢年过节或者重大事情的时候回去表达一下心意。

如果郑君杰的家中有困难需要钱财物资的,就通知所有人一起捐钱捐物。

如此这般,他们这些人时隔多年仿佛又会到重新“轮班站岗”的时候了,只是这次他们专门守护郑君杰的家庭。

35个父亲:芳芳宝贝,就是我们的掌上明珠

郑菘芳懂事听话,每次这些叔叔们来带她玩,她都小心翼翼又循规蹈矩的。

慢慢地,他们就发现不对劲。

有次李冬芳带郑菘芳出去玩,顺便去商场给孩子买些东西。

路过娃娃的柜台时,漂亮好看的娃娃一下子就吸引了郑菘芳的注意,被李冬芳牵着往前走还不住地往回看。

李冬芳感觉到了郑菘芳的异样,顺着她的视线也回头看去,才明白原来她想要那个娃娃呀。

想到这里李冬芳便带着孩子走了过去想要她挑选一个带走。

可没想到的是,郑菘芳却低下头用略带哭腔的小小的声音说道:“妈妈和奶奶说不能让我再麻烦你们买东西了。”

李冬芳一听,一时间呆愣住,心中五味杂陈无法言表。

他也明白,这恐怕是郑家跟自己见外了,教育孩子不要和找战友们要东西。

于是,他温柔地跟郑菘芳说,自己就是她的爸爸,想要什么就跟爸爸讲,奶奶和妈妈那边由爸爸去解释。

郑菘芳一听,认真地点点头,开开心心地抱着娃娃又蹦又跳,特别开心。

回去以后,李冬芳又把这件事情说给战友们听,战友们也感觉到的确是自己的疏忽。

大家商量好,方贤松和李冬芳等住得近的战友,要及时“汇报”郑菘芳的喜好,然后在找各种时机和理由给她买礼物。

时间一长,郑家人也习惯了突然多出来的35个“孩子爸爸”。

一晃几年,郑菘芳就到了上学的年纪。

由于学校离家远,上学放学成了难事。

思前想后的郑家人联系了住得近的几个战友,把接送郑菘芳的事情托付给他们了。

他们知道能接送郑菘芳,一个个都特别开心,争先恐后地抢着接送她,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被其他战友们抢了先。

这种事情让郑菘芳感觉到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

孩子的心思一直很敏感的,十分需要归属感。

每天接送郑菘芳的“爸爸”都和前一天不同。

久而久之,就有一些好事的同学在她背后指指点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谣言对于成人的伤害都是难以磨灭的,更何况是孩子。

终于有一天,郑菘芳放学回到家,忍不住跟奶奶说道

“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学了?我不想去了”

奶奶一听这话,心知可能孙女是遇到什么事了?

赶紧上前询问原因,可郑菘芳什么也不说,就一直哭

事情传到这几十个人的耳朵里,因为之前怕郑家人遇到困难不说实情,就让邻居和郑菘芳的同学帮他们通风报信以便他们能够及时提供帮助。

最后从郑菘芳同学口中,他们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学校里面都有同学在郑菘芳的背后指指点点。

知道自己的宝贝受欺负了那还得了,三十几个“武警爸爸”一起赶到学校,一来给郑菘芳撑场面,二来就是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

看见“来势汹汹”的家长团,班主任也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随后就将经常说坏话的那些个同学叫来“好好沟通”,直到安抚了郑菘芳的情绪,终于化解了矛盾。

自从郑菘芳遇到的同学问题解决后,武警爸爸们看着好学上进的郑菘芳心里开心极了。

多年过去了,一直以来郑君杰的战友们把郑菘芳视如己出,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来看待,有一点磕了碰了都是牵肠挂肚的。

上了初中后,郑菘芳就寄宿在学校里,全靠自己照顾自己。

突然有天,她不小心把自己的胳膊摔断了,郑菘芳的妈妈急坏了,连忙通知了最近的方贤松来帮忙。

方贤松听到后立刻赶来,看着伤情严重的郑菘芳,也把他心疼坏了。

事关重大不敢耽搁,医院,同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战友们,自己需要联系学校给郑菘芳请假,医院近先去带着孩子看病。

夏中强一听医院,就立刻医院。医院后,夏中强带着郑菘芳母女两个挂号看病,安排住院。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其他的战友也先后赶来照顾孩子。夏中强看到战友基本上都来了,自己嘱咐了几句,才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郑菘芳住院的时候好吃好喝没停过,武警爸爸们几乎是轮班制地照看她。

为了能让她快些康复,方贤松每天清晨到很远的采石场买来大骨给她炖汤,其他人也是想到好东西和补品都给她送来。

这几十个武警爸爸性格都很外向直爽,亦父亦友地跟郑菘芳开玩笑,医院的病房都没有她的欢乐。

孩子,你大胆地往前走!

出院之后,郑菘芳回到学校努力读书。

这期间武警爸爸们从没停止过看望郑菘芳,每次聚会都要带上郑菘芳,而且每次都要“拍照打卡”。

日积月累的,光是被郑菘芳珍藏起来的合照都有厚厚的一沓。

她的水杯,文具,衣服鞋子几乎都是武警爸爸们买的,她一直都舍不得换。

平时,武警爸爸们也经常会带她到自己家里玩,高中学习紧张压力大的时候也会由住得比较远的武警爸爸接她过去游玩放松一下。

日常大家只要一聊天,没几句就会聊到郑菘芳身上。

有几次还“争夺”某一天郑菘芳该去谁家而“大打出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气氛热闹至极。

在他们的带动下,郑菘芳从小时候内向害羞的娃娃成长为一个乐观开朗活泼的少女。

古人云四大喜之一的便是“金榜题名时”,郑菘芳上高中的时候,武警爸爸们就变得比以前更频繁地嘘寒问暖,耐心地开导她,让她安安心心读书不要有压力等等。

现今寒窗苦读的郑菘芳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高考,更是时时刻刻牵动着他们的心。

高考成绩出来后,郑菘芳挨个给武警爸爸们报喜。

为了能够帮她选个好学校,他们又想尽办法地联系朋友和询问建议,简直就跟自己选大学一样上心。

选好学校后,就等着学校发来的通知书,这可又让满心期待的爸爸们等得好辛苦。

尤其是在邮局工作的夏爸爸夏中强,他的手机几乎每天都要被战友打爆了,都是询问录取通知书有没有到。

夏中强的内心也和战友们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录取通知书来。

终于年8月25号,夏中强一眼就看到从嘉兴发来的郑菘芳的录取通知书。

眼疾手快的他赶紧带着录取通知书喊上同为武警爸爸的战友钟泽平,一起来找郑菘芳为她递送通知书。

郑菘芳在家里大老远就听到夏爸爸在喊自己的名字,赶紧出去迎接,一出门就见到夏爸爸开心地拿着红彤彤的邮件朝自己跑来。

“闺女,你看这是啥。”夏中强和钟泽平跟郑菘芳一起激动地拆开录取通知书,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各位武警爸爸自己考上台州学院的消息。

为了庆祝这个喜事,夏中强和钟泽平还赶紧带着郑菘芳去逛街买了新衣服新鞋子以及各种开学必备的用品。

其他的武警爸爸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简直跟自己考上学校一样开心,赶紧趁着没有开学的时候,给他们的女儿郑菘芳办了一桌升学,并附上大红包和免不了的嘱咐。

转眼到了开学的时间,年9月17日,郑菘芳本来为了低调一点跟武警爸爸们说不用送,可到了这天没有一个缺席的。

于是三十五个武警爸爸接上了郑菘芳的奶奶和妈妈一起去了台州学院,郑菘芳一想到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校门口,不好意思地笑了。

果不其然,在报名的新生中,被武警爸爸们围起来千叮咛万嘱咐的郑菘芳就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还因此上了新闻。

也正是因为此等“壮观情形”,才让人们知道了这个长达十几年未完待续的战友情缘。

如今,郑菘芳已经大二了,很多媒体人也时刻关心着郑菘芳一家。

现在的她已经是个有担当有思想大姑娘了,武警爸爸们在完成供养郑君杰女儿的目标后,也计划着会逐渐重点放在郑君杰父母养老问题上。至于郑菘芳的未来,就如同夏中强说的那样:“怕什么呀,坚强地往前走,我们永远是她强大的后盾。”

结语

郑菘芳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因为意外她失去了父亲,可她又有了35个武警爸爸为她保驾护航。

十八年前因为一句承诺,因为一段至死不渝的战友情谊,郑菘芳成了他们共同的女儿,为她挡风遮雨。他们每一个都是普通人,却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还会有一些人想问为什么他们要去做这件事。武警爸爸之一蒋平掷地有声地回答:“你觉得你配得上战友这两个字吗?这个是必须要去做的事,不存在做与不做的问题。”这就直白又简洁的话语便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这35位“武警爸爸”是一个代表,是最纯粹的赤诚的战友情的代表,是最真挚的最温暖的善良的化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0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