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雄安农村有一种超市叫合作社

现在的超市货物齐全,大的超市商品应有就有,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针头线脑儿,小的超市也能满足许多家庭的需要。诞生在早期的超市的雏形,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合作社!我们小时候,看到合作社的售货员,那是崇拜的不得了,谁家有个上班儿的收货员,吃商品粮,那真叫牛。说起最早的合作社,我们几个村的周围,只有米北庄有,老百姓们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到三里地以外的北庄合作社去买。合作社占地不大,也就是三四间房。每天上午八点,售货员开门上班儿。那时候好像也没人值班儿,合作社玻璃窗户的外面,有薄木头做成的板儿,以防失盗。售货员来后先把木板都卸掉再开门,一开门,顿时整个屋子都阳光明媚,豁亮得很,屋里货架上的货物“琳琅满目“:做被子做衣服的布料,毛巾、袜子、手绢儿、针头线脑儿……地里干农活儿用的镐头镐把、镰刀、草帽……唯一的电器是手电筒、电池。卖文具处有小学生们用的钢笔、铅笔、橡皮、石牌儿、石笔、鸵鸟牌蓝墨水儿,柜台上摆着大张的白纸和黑纸,买回去把纸打了,要好的人还把纸在枕头下压一压,再用自己纺的棉线缝好,白纸当作业本,黑纸当练习本。走亲访友时,最好的礼品就是糖块儿和绿豆糕,顾客要买,售货员就会用提前打好了的黑纸给你包成梯形的大包,再用纸绳一捆,最后还留一个纸绳打的套儿,才算了事。柜台和货架上卖布匹和其它用品,角落处是油盐酱醋,两个大缸分别盛着酱油和醋,上面盖着缺一块的盖子,缺的那一块儿是放提的,无论你拿什么家伙儿打酱油买醋,售货员都用半斤的提子满足你。旁边的柜台上,放着一个大瓷盆,瓷盆里装满黄酱,上面盖着盖子,满足顾客,,挨着它的是一个酒坛子,酒坛子是用白布包着的塞子塞着,以免挥发。至于食盐,是在柜台旁边垒着的一个方池子,方池子上面儿有杆儿秤,把杆儿秤放在池子上面固定的横梁上,秤盘儿放在池子里,秤砣放在一边儿的柜台上,盐池子里还有一个添秤的小铲儿,无论是买油盐酱醋还是打酒,售货员绝对不会缺斤少两。当年的收货员确实招人羡慕。在柜台旁一站,接待着来自各个村的顾客们,小的东西给钱拿货,大的东西要用算盘算账。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不知道算盘是什么东西。那时候,售货员灵巧的手指拨动着算盘上的算珠,发出噼啪的响声,非常清脆。账算完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售货员开心的目送着购货的顾客,很美。当年超市的雏形发展到现在的样子,真是鸟枪换炮了。但是,当年拿着几个钢镚儿,徒步跑上三四里,到合作社里买几块水果糖悄悄地放到嘴里,还真是甜到心底!别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合作社!本文来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0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