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老师,我也要染,我染龙的眼睛……”近日,在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扎染蜡染“工坊”现场,校长徐龙念正带领着学生们制作年迎新“腾龙图”,现场十分热闹。徐龙念介绍,学校希望以迎新创作的“龙图”为介,祝全市人民新年快乐、龙年吉祥,并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记者了解到,在贵阳市二十七中,扎染蜡染美育课程逐渐成为了学生们的热门话题,这门课程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激发了学子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艾春梅老师团队将课程设计创新理念渗透到大单元课改里,将课程设置成“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示”六个环节实施,其中,“主题、欣赏、技法”三个环节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班轮流学习体验;“构思、创作、展示”三个环节面向社团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将班级轮流体验课程(必修)和社团深度学习课程(选修)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需求。“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并涵盖了扎染蜡染的历史、工艺、文化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些传统工艺的精髓,并掌握了一定技巧。”艾春梅介绍。在美育课上,同学们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天然色彩,还将生活中剥了不用的果皮、蔬菜、茶叶等都收集来通过熬制作为天然染料。有了染料,大家亲自动手体验了扎染蜡染的整个创作过程,用线绳扎结、针线缝制、手绘等方式对布料进行各种艺术防染,创造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美丽的图案。在蜡染学习中,同学们使用蜡笔在布料上绘制图案,嵌入美术美育的学习内容和民俗风情元素,然后再进行染色、脱蜡晾晒等制作程序。同学们像“小匠人”一样,用心完成了属于他们的作品。在课程设计时,艾春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扎染蜡染的制作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并将完成的布艺作品再进行二次创作制作成生活中学生们常用的包书衣、文具袋、书桌布等。在学习实践中,同学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和合作,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培育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老师的带领和鼓励下,同学们变得更为自信,积极将创作出来的扎染蜡染作品参与传统文化宣传。据统计。自年学校传统艺术课程开课至今,扎染蜡染和古法造纸社团先后有近个孩子近幅作品参加了“‘多彩贵州·多彩的你’贵州素质教育成果展”;、两届“中国——东盟教育周”少儿艺术成果展等多次展览;其中有师生近50人次获得省市级各类奖项;部分师生的作品还被永久性收藏于东盟国际会议中心收藏馆……
贵阳二十七中的扎染蜡染“工坊”,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校开展这项工作以来,老师和同学们没有被各种困难难倒,他们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诠释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情怀。同时,学校也希望通过这项美育课程,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借此提高学校的美育水平,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徐龙念如是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罗欢编辑潘国虎二审肖知潞三审李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