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
年
抱歉,听过我年某个深夜在北京家里给一百来人的群里语音讲了两小时课的人们,已经听过我开篇要讲的故事了。
我年轻的时候(听起来似乎把自己说得很老,但那确实是20年前的事情了)有个好朋友圈子,大家都是开公司的,生意有大有小,过得有好有差。
其中有一位年长些的朋友,企业规模最大,他是做房地产的。事业主要是借力于父辈在当地的影响力,但随着老爷子的去世年数渐久,能够遮蔽他的条件也越来越少,加上当时大环境的变化和限制,他的现金流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到后来不得不被银行收走那些产业,几乎是一无所有地回他在蛇口的家。
我们这些朋友当时觉得他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甚至婚姻也岌岌可危,毕竟他在外地做房地产风生水起时几乎不怎么回广东的家……
但是他后来跟我们讲了他家的故事,确切地说,是他妻子的故事。
在他忙于“大项目”的那些年里,他妻子在广东家里做全职主妇照顾孩子,别人眼里的阔老板的太太,忽然萌发了做生意的念头。她开了一间小小的文具店,就在工业园区里。
我们一开始听到“文具店”,都不由得想——“文具店,行吗?”,事实上她是做了调研和筹划的,那边有很多工厂,她意识到可以给这些工厂提供文具纸张墨盒耗材之类。
店铺很小,当然也不是指望路人进来买文具,而是他太太用了很多方法,和各个工厂的行政采购都联系上了,她相当勤勉,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打过来,马上送货上门,从来不嫌生意小,永远笑吟吟接人待物。熟悉之后,掌握到每个厂的大致消耗量,她还能提前备货、主动提醒采购员,有时候出来了更好的新品,也会顺便送过去给对方办公室试用。
渐渐也拓展出来印制名片、纪念品订制这些业务,甚至还做起了办公设备租赁的业务。
总之她把一个小小的文具店,做成了当地比较大规模的文具店品牌,新开的店也是围绕着厂区、尤其新的开发区这些出入不是很方便的地方。
这个过程中,她把开店赚的钱用来买了房,从一套到好几套。
她丈夫在生意红火之时,生活费一直给的丰厚及时,她不用担心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她的规划和目标就是把开店的钱攒起来,攒够就买房,买了之后继续攒,然后再继续买房。
所以,后来的故事你们肯定能想象,那可是在年前后买的深圳的房子啊……
所以,当后来我们这位朋友回归家庭时,在惊讶之余,他对妻子充满了敬重和佩服,也愿意夫妻俩一起继续经营这个放在以前他根本不会入眼的生意。
我在年讲这个故事给一百多人听,就是希望她们能从中学习到一件事情:不要看不上小生意。
不,其实我还希望她们学习到更多,比如:
——我们也可以成为丈夫在经济上的后路。
——虽然只是个家庭主妇,但也可能在经商这件事上成功。
——理财太重要了,如果把开店赚的钱都乱花掉了,就永远置办不起可以增值保值的大件。
——看起来是小生意,但是平凡的事情坚持做下去,终会不平凡。
我那天鼓励大家的是——不妨做做小生意,从“每天赚到买菜钱“这样的目标开始。
那天晚上我掏心掏肺的分享,一百多人里只有几位是真正听进去并积极思考和行动起来的,她们后来在各自的电商领域里都做的很不错,其中有一位全职妈妈收入日益稳定丰厚,据说一年后就做到了每月近10万利润的进账。
年
年初,我们因国内疫情爆发而不得已滞留在了日本东京。
春节之后,我们自有品牌天芳集的库房因疫情限流而开工不足,加之当时大环境限制的全国存在物流不畅,国内生意冷清,收入骤减。
而全家在东京的日常开支昂贵让我意识到我们过去只依赖主业的收入,抗风险能力不够。
这时候我却发现自己的微店生意活跃起来,全国各地的供货商但凡手头有货源优势、实力的、且具备发货能力的,他们依旧活跃在微店供货平台上,我要做的是每天去熟悉的品牌商、供货商那里选货、上架到自己微店,再推荐给我的顾客和读者——也就是“一键上架”、“一件代发”的模式。
其实我很早就开了微店,在微店创立最初,我相当看好这个“一部手机成就商业”的模式,并参与了他们早期的页面优化、交互、功能、第三方应用等等方面的体验,提过很多建议和修改意见。
(下图是我在年微博上发文劝大家做微店的截屏)
我一直有一搭没一搭经营着微店,也没在意过上面的收入,后来为了试微店的分销系统,上架了一些商品,自购自用之余分享链接在朋友圈里,也产生了不少订单。
但是我没在意过这份收入,有两年里,微店的佣金收入都是分成4份,分别归给四个孩子。大孩子直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