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家长工作重点
(一)与小班家长沟通艺术
家长的心理:幼儿刚刚入园,家长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甚至会大于幼儿。
1.提醒家长放松心态,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1)铺垫分离的心里经验。
(2)带领孩子正视分离。
(3)让孩子带上心爱的小物件到幼儿园。
(4)避免消极心理暗示。
2.鼓励家长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
告诉家长:问题并没有想象的严重,家长不要低估了孩子的适应能力。
告诉家长:孩子入园后生病不可怕,要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做到“快乐起床不迟到”,提高孩子的出勤率。
告诉家长:孩子出手打人有原因,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是关键。
(二)与中班家长的沟通艺术
家长的心理:有的家长还在延续孩子在小班的状况,只是关心孩子的生活;有的家长则开始希望多教点儿知识,不能再像小班那样“浪费”时间了。
1.鼓励亲子运动,促进幼儿体质的全面发展。
2.尝试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动手能力。
3.支持同伴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4.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与大班家长沟通的艺术
家长的心理:孩子面临入小学,怎么做好幼小衔接?我的孩子入小学后能适应与幼儿园不同的小学生活吗?
1.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入学要面临的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
(2)同学关系的变化:
(3)行为规范的变化:
(4)学习性质的变化:
(5)学习方式的变化:
(6)期望水平的变化:
2.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1)熏陶孩子上学的意识,而不是片面追求成绩
上学前,孩子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意识,如时间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应该具备的上学的意识,这一切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培养。
(2)注重孩子的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强行灌输知识
孩子是否需要提前上学前班?
3.指导家长利用暑假做好入学准备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入学前的准备,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孩子指导“为什么”和“怎么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与“学生”意识。
根据入学的需求和孩子的特点,要做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
(1)入学的物质准备清单
★一个安静的、固定的学习地方;有利于孩子形成条件反射,即进入这个地方就知道该读书、写作业了。
★一套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椅子的高度要能保证孩子的双脚自然平放在地面,桌子的高度要能保证孩子的双臂自然摆放在桌面,双臂和双肩都不感觉到高架或低垂。
★一个亮度适宜的护眼台灯:灯光光线不要太亮也不要太暗。一般是15—25度的白炽灯,光线不要直射孩子的眼睛,在孩子的左前方取光。
★一套简洁、实用和耐用的学习用品,包括书包、笔袋、铅笔、橡皮、削笔刀、尺子等。物品的颜色不要太花哨,以免孩子摆弄过多,分散学习时的注意力。
★一套遮阳避雨用的工具:雨衣、雨伞、雨鞋、太阳帽等,物品的颜色要鲜亮,一边提醒司机或过路行人注意孩子的安全。
★水壶、手帕、餐巾纸、湿纸巾和创可贴等日常所需用品,把他们放在书包里。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把剪刀、打火机等尖锐和易燃品放进书包。
(2)入学的心理准备清单
★上学生物钟:入学前一个月模仿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起居时间,准备一个小闹钟,督促孩子养成闹钟一响就起床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观念。
★饮食习惯:要求孩子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每顿吃饱,三餐中间尽量不吃零食,不挑食,喝白开水。
★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穿衣戴帽、上厕所的熟练程度和速度,让孩子自己能够利落地洗脸、洗脚、刷牙,迅速整理床铺,有利于孩子适应入学后较快的生活节奏。
★独立学习的意识:每天给孩子布置一定时间的阅读、手工等学习活动,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家长,也不让家长陪着。
★劳动能力:为孩子提供扫地、擦桌子、洗杯子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孩子入学后适应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
★整理能力:要求孩子把书包、书本、文具、一幅、鞋子等都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指导孩子合理安排书包和笔袋的空间,分类放置各种物品。
★管理物品的能力:帮助孩子记住自己的物品,让孩子为他自己的书包文具贴上标记,以免与同学的发生混淆。
二.几种家园联系的方式的操作技巧
(一)家园联系手册
是班级老师与家长进行相互应答的一种书面沟通形式,分别记录幼儿园和家庭中孩子的表现,共同完成对孩子的全面观察。也可记录家园探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答疑解惑的过程。
以月为单位比较合适,过于频繁,比较耗时,最终可能流于形式,过于稀疏又有可能遗漏幼儿的成长足迹。
记录时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都可以。主要反映这一个月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要以表扬为主,艺术地告知孩子的缺点,问题直接,方式要艺术,使家长能够接受。
(二)高质量的家访
家访,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突破传统的形式,更符合新时代的家庭生活方式和人家交往的特点。
1.家访的密度要适宜:一个学期一次,特殊情况再约时间。
2.家访的时间要适度: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45分钟左右最有效。
3.家访要有条理:提前做家访计划,把握谈话的思路和重点,做到胸有成竹。
4.提前预约时间:与家长约定时间,尊重家长的意见。
5.家访的地点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有选择的让孩子参加谈话。
家访的内容要以了解、汇报、鼓励、献策为主,避免告状。
与家长交流时,多注意倾听、态度要诚恳、多用商量的口气。
(三)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网络沟通是年轻家长和年轻教师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便捷、及时、高效。
主要的网络沟通方式:校园短信通或飞信、博客、网站、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