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87.html
一年级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上?这是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特别是使用部编教材之后,这个问题显得更为迫切。一年级作为起始年级,老师启蒙得好与不好,引导得当还是失当,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甚至终身发展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扣文本,明目标
我们知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一个小目标,往上依次是单元目标、全册目标和学段目标,所以我们胸中要有全局观,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要对全册书的阅读教学编排和主要特点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准确地制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彩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1.识字,认识12个生字;2.写字,会写7个生字;3.朗读,读好长句子。这个目标细、小、实,指向清晰而明确,让我们在教学时能有的放矢。
二、搭台阶,降难度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家庭教育和性格习惯等方面千差万别,那么在一堂语文课上,如何兼顾大多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的孩子呢?我在指导《端午粽》孩子读好长句子时,是这样做的:
1.读好词:粽子是用什么做的?(箬竹叶、糯米、枣)
2.读好短语: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抓住关键词读好整个句子: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里面/……,中间/……)
就这样,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层层递进,好像搭台阶一样,让孩子一步一步上,逐渐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相信哪怕就是学习能力最弱的孩子,也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吧?把一堂课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每一个任务又分成若干个小步骤,这样难度降下来了,孩子的自信心上来了。这就好比教孩子做体操,教练得先把整套动作分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来教,最后再串起来,若教练一上来就是一套行云流水的表演,孩子眼花缭乱,除了惊叹羡慕之外,哪里学得来呀!
三、强训练,多活动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一年级孩子的专注力不能维持很长时间,所以要不断强化,但这种强化又不能是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否则孩子容易疲惫,容易厌倦。所以教学时手段要多样,特别是借助活动来帮忙。例如识字时教学时可以借助课件玩一玩“摘苹果、放孔明灯”,可以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等游戏;读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形式开展拍手读、合作读,表演读;复习时开展闯关游戏,小组赛一赛等等活动。这些活动能提高整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时注意学生参与度要高,这样训练才扎实,个个都有收获。)
四、近生活,善启发
语文与生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一年级下册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文具的家》,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时,可以让孩子联系生活:妈妈平时教导你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语气呢?再如《一分钟》体会“后悔”:你什么时候后悔过呢?这样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联系已有的经验,把生活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
五、养习惯,提素养
习惯很重要。阅读的习惯,写字的习惯,朗读的习惯,说话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小学阶段,课堂上要有更多的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好了,学习自然也好了。孩子回答问题时,老师要其他孩子注意倾听;孩子写字时,老师反复强调写字姿势,从观察入手,从学生说到老师范写,再到孩子描红和仿写;老师提问时,提醒孩子要说完整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长此以往,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倾听,会观察,会表达,语文素养能不提高吗?所以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教学时还可创情境,激发想象;多赏识,增自信等等。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有目的的,前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后一个环节服务的,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而且整个教学一定是围绕主线(也就是教学目标)展开,紧凑、有序、扎实和高效。一年级的课堂,经常会有突发状况发生——孩子小,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既要努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又要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这就考验你上课的教学机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