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街头巷尾的小店,每一家既是店主的营生,更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千家小店点燃了万家灯火。因此,小店不小。五花八门的小店,收藏着百姓生活的日常。小店连着千家万户,少了它们,城市便少了烟火气。因此,小店不小。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今年以来,一系列助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小店的店主们受益其中,因为他们是“实体经济”的参与者。因此,小店不小。
即日起,推出《小店不小》系列报道。记者与店主们聊聊小店、说说小家、唠唠小日子。
当然,如果您也经营着一家小店,我们也乐于把您的精彩故事“广而告之”,或许能帮您实现一两个小梦想,给生活添些小确幸。
牛红卫在整理货架。
在邯山区贸易路与利民街交叉口,藏着一家名叫“夕拾”的文具店。小店开了23年,算得上是邯郸的初代“网红店”:当年,每逢周边学校开学,店内都会挤满小朋友。小店主营纸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也有孩子们喜欢的饰品、贴纸、手账本等各种小玩意,逛店有种寻宝的感觉。
“夕拾”的店主——53岁的牛红卫,伴着小店经历了起起伏伏,却始终心态平和:默默守着这家店,也守住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回忆。
“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3年”
23年前从体制内走出开店,是牛红卫人生中第一次为自己做的决定,从坐办公室跨界当小店老板,在当时很多朋友看来,很有勇气也很有挑战性。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为了完成自己小时候的愿望。”牛红卫坦言,她从小就喜欢这种小而美的物品,对文具的喜爱最佳。“取名‘夕拾’也有一层捡起过去时光的意思。”
过去的23年,牛红卫经历过实体文具店的高光时刻,“刚开店那几年生意是真的好,就算是和附近几家文具店一起进货也不怕竞争。”
“那个时候还是在本地进货,基本上是每周一次。”牛红卫回忆,小店有80平方米,在当时算比较大的,而且就开在学校附近,不愁客源。“当时还不流行网购,同行们的货源也都差不多,顾客们也基本上是按需选购,主要是走量。”
现在,牛红卫还是主营文具,但其中的变化已经百转千回。作为潮流文具小店,如何把握小朋友及年轻人的心,是牛红卫每天思考的问题。定期对产品进行更新、调整,也成了店里的常态。
“现在除了商品种类要备全之外,还要‘异’。”牛红卫说,都有的大家去哪儿都能买到,也就没有竞争力了。
永远走在顾客前面,去外地学习,到文博会参观,不断地进步,也让小店积攒了一批老顾客,这也是小店生存下来的基础。
“和以前相比变化还是很大的,从最初的文具到现在的更多更精的商品,我们这些老顾客都是看在眼里的。”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前来选购的顾客隋爱玲,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已经70岁了,小店刚开业的时候她就来这里买文具,以前是给女儿买,现在是给外孙买。
现在守护“夕拾”对牛红卫来说不仅是完成她儿时的梦想,更多的想守护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回忆。
23年,她伴着小小文具店一起风风雨雨,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从入校到毕业,也见证了各类文具、玩具的变迁。“其实我也没想到这文具店一开就是这么多年。”牛红卫说。
“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小小一家文具店,商品却有几千种,经年积累下来的货品也多得吓人。
干了23年,牛红卫练就了背价格、找东西的本事。随便问一种小商品,她都能准确报出价格,有顾客来买什么东西,哪怕是很不常见的,她也能很快地从店铺的犄角旮旯中找出来。
“干得久了,熟悉了。”生意不大、利润也不高,但牛红卫开店不急不躁。
很多85后、90后还记得这家店,长大后愿意回这里看看,一方面要找儿时回忆,另一方面也与牛红卫有关。
“也是一种情怀吧,开店这么多年,孩子们陪着小店,小店也在陪着孩子们。”牛红卫说,她很享受这种陪伴,也很享受这种被“孩子们”需要的感觉。
来店的孩子们想待多久都可以,她从来不会催促。“买不买东西也无所谓。”牛红卫对记者说,就算是来店里和她聊聊天,她都非常欢迎。
“就拿这个便宜的吧,小孩子容易丢,买贵的不合算。”采访中,牛红卫给到店顾客推荐了一款便宜的橡皮。
“行,那就拿这个吧。”顾客高女士对记者说,她家虽然不在附近,但却经常过来,“老板从来都不给我们推荐贵的东西,哪个实惠,她都实话实说,就算离家远一点,我们还是挺愿意过来的。”
“进货前我都自己使用过的,产品质量绝对没问题,只不过有的顾客坚持要贵的,我也会根据需求进点货。”牛红卫说,老顾客有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