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靠谱说#
上周,在我们发布的文章→7岁女孩偷拿玩具亲妈报警:这种被点赞20万+的育儿方式,恕我不能认同下面,有妈妈留言:
孩子一天到晚撒谎骗人,以此来躲避责罚,该怎么办?
大家有没有发现,好像孩子到了某个年纪,忽然学会撒谎了?!
我家娃上学时,铅笔丢了,会说同学借去了。文具盒丢了,跟我说是同桌没有文具盒,送他用了。
朋友大儿子不喜欢吃水煮蛋,把没吃完的半个藏在衣柜里,被发现了还说是小儿子放的,可小儿子那身高根本够不到衣柜门把手啊。
小小年纪就撒谎骗人,会不会不太好?
今天,我就和咱们父母说一说孩子说谎这件不大不小的事。
撒谎,其实是孩子成长典型的一部分
多伦多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教授KangLee曾针对孩子撒谎做过一个实验:
工作人员将一张纸皮反扣在桌子上,让孩子猜一下纸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猜对的孩子会有奖励。
之后,工作人员故意离开一会,走之前告诉孩子不可以偷看。
结果发现,为了得到奖励,有90%的孩子偷看了桌子上的纸片。
当工作人员问是否有人偷看了纸片时:
2岁的孩子中,有30%撒谎;
3岁的孩子中,有50%撒谎;
而4岁的孩子,撒谎人数居然超过了80%。
这表明说谎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孩子成长典型的一部分。了解了这一点,咱们父母就可以先放下一颗心。
KangLee还提出,说谎是智力和大脑发育的一个标志性的进步。
因为孩子撒谎需要掌握两种技能:读心能力和控制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在社会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读心能力是一种能够区分我知道什么和你知道什么的能力,读心对撒谎很重要,因为撒谎的本质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
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逻辑推理,还要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让谎言不要出现破绽。
虽说撒谎是孩子必经的阶段,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父母可以放任不管。
分清楚孩子的两种谎言
孩子撒谎,分为两种类型,想象性撒谎和目的性撒谎。
低年龄阶段的孩子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联系,常常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场景,听到的事情,想象成别的样子说出来。这就是想象性撒谎。
比如,平白无故说看到扫帚飞起来了,屋子里有怪物,可能只是刚好看了绘本的联想,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父母不必过于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说谎便会消失。
但目的性撒谎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又分为:
想要什么东西:如为了多吃糖果说自己还饿;想逃避责罚:为了躲避责罚死不承认,做错事嫁祸爸爸、小猫小狗、路人……
我们要解决的也就是这样的目的性撒谎。
撒谎,其实涉及的面还挺宽的,不仅仅是明面上语言的遮掩,所以更需要父母们的耐心引导。
1.不必当孩子面戳穿谎言
孩子撒谎,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找各种证据来戳穿孩子的谎言,让孩子乖乖承认。但我觉得不妥。
因为这样并不会对孩子说谎有所改善。
比如我小的时候,妈妈管我很严,不让看电视,我就会趁她上班的时候偷偷看,第一次她问我看了没,我说没有,她说,电视机都热着呢。
第二次,我就会预估她回家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关电视降温,妈妈又说,我离开的时候遥控器在电视柜上。
第三次,我就会把遥控器原样放回去。
一次次戳穿孩子的谎言,可能只会让孩子的谎言越来越难被戳穿而已。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发现孩子说谎,我们不要急于戳穿,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明白撒谎不是一件好事情。
有一次,老公发现地板上有个坑,问谁砸的?儿子说不是他,肯定是表姐(来家里做客)。事实上表姐那天在画室突击考级,一天都不在家。很显然他在说谎。
我没有急着戳穿他,而是指着茶几上的大石头说:“这个石头是谁帮忙搬的啊,放在这里还挺合适的。”
儿子听了我的话,立马凑过来说:“妈妈,是我搬的。“
我夸奖他很棒,但下次一定要注意安全,砸到脚会很疼的。他点点头说:“是的,我都砸到地板上了,妈妈,对不起。”
我借机跟儿子说:“没事的,你帮家里搬东西很棒,弄坏地板也没什么,也许我们可以在那个坑上搭一个城堡呢,但下回不要说谎了哦。”
即使知道孩子说谎了,可他们又不愿意承认,我们可以让孩子的谎言飞一会。从别的角度切入,用温和的口气提及,关心孩子有无受伤,孩子便愿意说出事实。千万别僵在有没有说谎上出不来。
2.与其纠结谎言,不如解决谎言背后的问题
对于“想要”或“不想要”类的说谎,解决谎言背后的问题,谎言就不存在了。
儿子不愿意刷牙,抗拒无效后,他跑来跟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自己刷牙?”
我一听,当然可以呀。
每次问他刷牙了没,他都兴奋地说:“刷过啦!”
我慢慢发现了不对劲,一是口臭越来越明显,二是,给你新换的儿童牙膏,一点都没少啊!
知道儿子说谎后,我没有骂他小小年纪就不学好爱撒谎,因为小孩子现在是纯享乐的心理,什么事情自己喜欢就愿意做,不喜欢就拒绝、撒谎,这没什么。
我换了个角度,先是给娃读绘本《小熊不刷牙》,让孩子认识到,不刷牙,牙齿就会变脏变黄还有口臭,以后牙齿掉光光,喜欢吃的东西都吃不了。
我还百度了一个纪录片给他看,里面的小男孩爱吃糖不爱刷牙,结果拔了7颗牙。看得我都疼!
不用我说,儿子晚上就乖乖刷牙了。
有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试图掩盖的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所以他们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犯错。
我们不纠结于谎言本身,而是透过谎言解决背后的事情,谎言要站立的事实基础就没啦。
3.给孩子一个可以犯错且有爱的环境
加拿大的两位学者做过一个实验,在明知道孩子撒谎的前提下:
对第一组孩子说,说谎是要受严厉惩罚的;
对第二组孩子则说,做错了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诚实。
结果,第一组孩子还是坚持撒谎,第二组却有50%的孩子选择承认错误。鼓励、夸奖孩子的诚实,孩子的说谎行为就会慢慢消除。
就像华盛顿砍樱桃树主动承担错误,他的父亲夸奖他:“你的诚实让我很欣慰,因为即使是一万棵樱桃树也比不上一个诚实的孩子啊!”孩子说谎,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营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会觉得:反正都是被骂,不如赌一把。
有一个叫史蒂芬·葛雷的孩子,不小心弄撒了牛奶,他的妈妈闻声赶来,看了满地的牛奶,她打趣地说:“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牛奶水坑呢!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一会儿?”
母子俩就这样,在牛奶水坑里玩了一会后。男孩的妈妈提出,让男孩帮忙一起用海绵收拾牛奶水坑,并且告诉他:“你已经做了一个失败的试验,现在让我们来学学看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
男孩的妈妈亲身示范给男孩看,男孩很快学会了。
明明是犯了错,可是,后来葛雷却很兴奋地说:“妈妈,我成功了,真是神奇的一天,我在牛奶水坑里快乐的打滚,学会了用海绵清理水坑,还知道了如何像大人一样拿牛奶了。”
男孩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提及小时候这一段经历,他说:“就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错误是学习新东西机会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不需要害怕犯错,而应从中汲取教训、勇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孩子打碎了杯子,只要他们收拾干净就好;成绩考差了,只要下次努力就行,没必要说谎。
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来代替打骂,会给孩子一种成长的态度;而有爱的环境,则会让孩子彻底放松,愿意跟父母合作、沟通。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说:“儿童说谎,是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很多孩子说谎,是预料到犯错后会被责骂甚至挨打,或者是不被信任不被关心的敷衍。就像下面这位网友分享的说谎经历一样:
“这个真的不是我弄坏的。”
“你弄坏的你还狡辩。”
后来
“这个东西是不是你弄坏的。”
“是。”
“妈我肚子痛。”
“都是玩手机玩的,你不玩手机就没事。”
后来
“你怎么了,捂着肚子干什么?”
“没事,捂着玩。”
你看看,孩子说谎,很多时候是我们逼出来的。
回到最开始那位妈妈的疑惑,孩子弄坏奶奶的眉笔不肯承认还说谎,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1)不会当面让孩子对口供;
2)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拿着眉笔告诉孩子,眉笔是用来画眉毛的,然后,在一张纸上画几笔,问孩子眉笔是不是和铅笔很像?这种轻松的氛围,才会让孩子愿意和大人沟通,说出真实的话。3)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说,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孩子当侦探,问他怎么样才能找到弄坏眉笔的人,因为奶奶只是想知道这个人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一般这个时候,孩子都会乘机说出实话——肯定是不小心。那我们再引导孩子,奶奶的眉笔坏了,肯定很伤心,可能需要一个道歉来安慰。
这种不责备,不批评的态度,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接纳和理解,那么,他也会坦诚自己的错误。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欢迎在留言区试着写一写哦。
土豆也会说谎。
没刷牙,告诉我们刷了;看动画片,闹钟响了说没有到时间。
撒谎,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除了正文中提到的那些,我还想提一句,孩子的模仿能力真的吓死人,而且是好的坏的都模仿!
有一回,我发现土豆又偷吃零食了,他怎么也不承认,被妹妹戳穿后,他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也骗人。”
原来,是有次我们娘俩在商场碰到一个熟人,硬要请我们吃饭,而我不想她破费,就笑着说吃过了。结果,晚上土豆有样学样。
讲真,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强了,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注意一言一行,千万别给错误示范呀!
你好,我是李点点,旅居德国的育儿漫画师!3岁女儿番茄、7岁儿子土豆的麻麻,没有金光闪闪的履历,只有一个二胎老母亲掏心窝子的育儿感悟和婚姻婆媳八卦。我想通过文字和漫画,让大家在家长里短里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