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第三次结婚,周总理希望这是你的最

郭沫若生命中的4个女人:两位夫人半生守寡,一对姐妹抑郁自杀!郭沫若第三次结婚,周总理:“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1/引子

清末民初的中国大地,到处都洋溢着追求自我、破旧立新的激情。表现在男女婚恋上,就是一大批接受西方思潮的青年男女,纷纷站出来向旧式的封建婚姻宣战,并以实际行动谱写了许多“佳话”,因而停妻再娶之事,时有发生。

比如鲁迅之于朱安,就是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反封建标本之一。鲁迅离开朱安后,娶了自己的女学生许广平,两人余生相守,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两地书”式的爱情。

但是,有些人停妻另娶后,却并不如鲁迅一样专情,而是有些激情过火,但凡好菜,都想啃一口。比如著名诗人徐志摩,他的感情就曾游离于张幼仪、林徽因与陆小曼三个女人之间,成为民国初年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

年,徐志摩冲破重重阻力与心爱的女人陆小曼结婚,当年10月,他们的婚礼在北京如期举行。婚礼上,徐志摩请来自己的老师梁启超做证婚人。但是,梁启超对于徐志摩翘他人墙角、另结新欢之举极为愤怒,况且,那个被翘的冤大头王赓,也是他的学生。

还有一点让梁老先生耿耿于怀的是,徐志摩与他的儿媳林徽因也曾有过一段纠缠。所以,梁启超在为徐志摩陆小曼二人证明时,才有了那份惊世骇俗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们不要再一次成为过来人。我作为你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还认我作先生的话——又作为今天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梁启超那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的奇葩祝愿,在13年后的重庆,又一次“精彩上演”。这一次婚姻的男主角,是才气声望都不输徐志摩的另一位大诗人郭沫若,女主人是青年电影演员于立群,而婚礼主持人,其身份后来比梁启超更加显赫——时在重庆南方局的周恩来。婚礼上,周恩来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周恩来为何会在郭沫若的婚姻如此调侃这位大才子呢?原来,郭沫若的情感经历也是精彩纷呈的,甚至连徐志摩都得甘拜下风。徐志摩的一生,结了两婚,与三个女人产生感情纠葛,而郭沫若的一生,却结了三次婚,且与四个女人发生过灵与肉的纠缠。

2/原配夫人张琼华

郭沫若一生共有三位夫人,人们最熟悉的两位,一位是他在日本留学期娶进家里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中文名字郭安娜),另一个就是抗战期间在重庆喜结百之好的于立群。而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在读者们心中的存在感却非常低。

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名叫张琼华,是郭沫若的四川乐山同乡。张琼华年长郭沫若两岁。他们的婚事由父母包办的。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年旧历正月十五日,20岁的郭沫若和22岁的张琼华结婚。

其实,郭沫若对父母给他挑选的这位妻子根本没有感情,所以,婚后的第五天,郭沫若便离开了新婚妻子,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尽管如此,由于他们之间婚姻关系并没有解除,所以,张琼华一直守在郭家。

张琼华在郭家孝敬公婆,对郭沫若从未产生过哀怨的情绪。她有一颗忠厚善良的心。和郭沫若结婚时用过的家具,郭沫若居家时读过的书籍,用过的文具,写的作业本和手稿,学校发给他的毕业证书,陆续寄回来的书信……张琼华全都珍藏起来。

年,郭沫若回到久违的故乡,面对守活寡的张琼华,他用鞠躬的方式表示歉意。张琼华一直活到年才去世,一生没有留下子女。

3/日本夫人郭安娜

离家后的郭沫若,先是去成都求学,后又远渡重洋赴日留学。在日本期间,郭沫若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日本姑娘佐藤富子。

佐藤富子的家族是日本仙台的名门望族,毕业于日本仙台女校。年,21岁的佐藤富子来到东京,医院当护士。就是在此期间,她遇到了在日本求学的郭沫若。郭沫若对佐藤富子一见倾心,便对这位年轻的日本女孩儿展开了追求。一个女护士,哪经得住一位青年诗人甜言蜜语的轰炸呢?没多久,两人便开始同居。

由于父母坚决她与一个来自中国的穷学生交往,佐藤富子为了爱情,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没有了家庭的拖累后,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郭沫若给她取了个中国名字:郭安娜。

—年,郭沫若与郭安娜共同生活21年,共同度过了他在日本的最困难时期。期间,郭安娜为他生养了居五个孩子,四男一女。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不告而别。郭沫若离开后,郭安娜一个人在日本顶着政治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抚养他们的孩子。

只是,自此一别,郭安娜再也没有郭沫若的消息。直到年,郭安娜才得到了郭沫若的确切消息,便带着孩子漂洋过海来中国寻夫。但是,面对漂洋过海而来的郭安娜,郭沫若却对她避而不见——因为,此时的郭沫若,早已同于立群结婚并生儿育女。

当时,郭安娜已自愿放弃日本国籍,万里寻夫的结果是被郭沫若拒之门外,一时之间,她成了一个无国无家的流浪女。

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直接关照下,郭安娜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大连。年在上海逝世,享年岁。此前,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国家。

4/抗战夫人于立群

于立群是广西贺县(今广西贺州市)人,贺县于家,在当地曾声名显赫过。于立群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曾任广东学台、驻德大使、吏部侍郎等职,其后任李鸿章幕僚十余年,最高官至从一品。于立群的母亲是西林县人,为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女。母亲一共生育了五女一男,于立群排行第三,原名佩珊,“立群”是后来改的。

于立群健康貌美,天真活泼,热爱演艺,14岁便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后又进上海电影学校,演过话剧,也拍过电影,艺名黎明健,是上海有名的演艺明星。

于立群与郭沫若的的相识,是源于抗战。郭沫若由日本归国后,积极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于立群也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积极投身到抗战中来,她参加由郭沫若等人所领导的抗战演出二队,随着郭沫若经香港辗转到了桂林。

郭沫若在上海和夏衍创办的《救亡日报》,迁到广州继转桂林复刊。在广州复刊后,于立群已经是地下党员,被安排工到报社任编辑。不久,郭于二人渐渐产生感情。

年4月,郭沫若要去武汉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厅长,而于立群则想去延安。临别,于立群把行李搬到了郭沫若租住的新亚酒楼同居了。后来,于立群没去成陕北,而是跟着郭沫若到了武汉。武汉、广州相继沦陷,郭沫若也和于立群到了重庆。

年元月,郭沫若和比他小24岁的于立群在重庆结婚,这才有了前文所述的周恩来的希望与告诫。因为两人是结缘于抗战,又是抗战期间结婚,所以,于立群又被人称为“抗战夫人”。

郭沫若与于立群结婚后,就再也没有在感情上折腾了,而是安安心心地守着于立群过日子。婚后的于立群,又给郭沫若生养了四男二女。

年6月12日,郭沫若因患大叶性肺炎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对于郭沫若的去世,于立群是非常悲痛的。送别丈夫后,她开始清理丈夫的遗物,结果,从中发现了一批旧信,这让她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于年2月25日自缢于北京故居。

5/同居女友于立忱

于立群为何在看到郭沫若的遗物后,选择自杀呢?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其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去世。”这里的姐姐,指的是于立群同样自杀身亡的姐姐于立忱。

其实,于立忱的自杀也与郭沫若有关,所以,于立群在得知真相后,本来就有轻度抑郁的她,精神一下子崩溃。因为,在与于立群结识前,郭沫若就与于立忱走到了一起,并开启了一段异哉的同居生活。

于立忱是于立群的大姐,模样长得比于立群还有俊俏,性格也同样活泼。于立忱读大学时就很活跃,思想进步,并悄悄入了党。于立忱还喜欢文学,善演话剧。著名话剧导演熊佛西所导演的法国名剧——《哑妻》,就是由她主演的。

大三时,于立忱的特殊身份被国民党特务发现,遭到逮捕。获释后,进入《大公报》任记者。年,于立忱得了肺病,靠《大公报》的津贴,到日本治病并兼东京特派记者。旅日期间,于立忱住在东京郊区,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家相距不远,便常去访问郭沫若。

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面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所以,很快就吸引了郭沫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